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1章mama拿不出 (第2/2页)
草已经钻出了嫩芽儿。儿童们欢乐依旧,大人们已经开始修整农具,计算着买种子化肥的钱是否足够,为春耕作准备了。 三月中旬,几阵春风吹过,冬日的积雪彻底化掉了,田野里不再是白茫茫一片,露出了大片黑褐色的泥土。春天里还有一项重要的活,那就是收拾茬子。 所谓茬子,就是苞米的根部以及残留在地上的一小段。收拾茬子是要把这些植株的残留从土里弄出来。 弄干净上面的土,再运回家。目的一是家里柴火大概率不够烧,这些茬子热值比秆(音该)子还要高一点。 二是不把田地弄干净的话,播种时会很费事儿,还会影响秋日的收成。这个看似不太起眼儿的小活儿却相当辛苦。 先要用犁杖把茬子割断翻倒,据说更早几年还要壮劳力用镐头一个一个地刨出来,再全家齐上阵把茬子上的土磕干净,要一个一个地磕,相当于种了多少棵苞米。 就有多少个茬子,最后再把茬子装到车上拉回家,要整齐地码放,否则一车拉不回来多少,白白浪费时间和畜力。 磕茬子这活大人小孩都能干。大人可以拿镐头敲。小孩要先把两根茬柄握在手里,像提着两只大锤,例如李元霸用过的那种。 再把两个锤子相对一敲,上面的土就唰唰地掉落。再敲几下,锤子就变轻了,几乎没什么份量了,下面露出了分成了无数条细枝杈的根须来。 春日里风大土干,小孩个子矮,一敲茬子,上面的土就会飘得满头、满脸、满脖子、满嘴都是,那灰土甚至能随风飘出去老远,整片田地里到处都灰土飞扬,很是污染环境。 要是被环保部门发现了,一定会要求配上水炮车来降尘的。有的妇女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活儿对皮肤的摧残。 就戴上纱巾遮住头面,能起到多大作用就不好说了。春日里远远望去,你会看见戴着纱巾的年轻女人在田地里劳作,平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岂不知这外人眼中的浪漫里藏着的是无尽的辛酸。晓薇的学校里甚至还组织过学生们集体去磕茬子。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田地能有这待遇,反正干完活儿之后学生们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的,美其名曰“义务劳动” 晓薇家有一片地离家太远,面积也不算大,就懒得拉回家了。晓薇mama带着两个孩子把茬子弄净,再聚成一堆一堆的,然后拿火柴点燃了烧成灰。 小虎很爱干这个可以合法放火的活儿,他抢着跑到前面去一堆一堆地点火。娘儿三个往家走时,天已擦黑,火还在烧。 小虎走一会儿就回头看一眼,红红的火堆排成一串延伸到很远,看上去就像电影里邪恶教派的祭坛,在举行神秘的仪式。晚上的时候,小虎尿炕了。 早上起来褥子上湿湿的一滩,连身上的裤衩都是湿的,他都十一岁了,他已经好多年没有过这样羞耻的经历了。 晓薇在一旁可劲地羞他,一边羞一边换着花样地数落,直到小虎哭出声来,mama在一旁喝止了晓薇,批斗才算暂时结束。后面的几天,晓薇还会偶尔提起这事儿。 每一提及,小虎脸色都很难看,除了收拾茬子,还有一项活儿是施肥。去年一年积攒的猪屎马粪经过发酵早已成了灰土状的东西,这些肥料用马车拉到地里,再一点点地铺散开混到土壤里,可以增加土地肥力。 不过现在这样做的人已经不多了,都用上化肥了。化肥优点是省事儿、增产效果好,缺点是要花钱买,且种出来的粮食没有以前好吃了。 总体来说,种植苞米从种到收大大小小要好几十道工序,又麻烦又累,而且所获了了,仅能维持贫苦的生活而已,想要发家致富是不可能的。 好些农村的壮小伙子很有干劲,想要凭着年轻体力好多种几亩地,给自己拼出个未来,然而几年后热血全消,再几年就弄得满身沧桑。 三十多岁时就和城里四十多岁、五十多岁人一个样儿了,然而世间事没有最苦只有更苦。据老辈子人说,现在已经比二三十年前强很多了,以前人们拼了命地种地,连饭都吃不饱。现今倒是很少有挨饿的了,但村里有穷有富。 家里地多地好就富一些,家里壮老力少就穷些,家里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就有些余钱儿,要是有人生病或者其它意外开销,那多半就得举债。 要是哪一年旱了或者涝了,那全村人一下子就都变穷了。不止全村,方圆几十里的农家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镇上的小贩也跟着叫苦不迭,进了一堆货,没几个人来买。晓薇跟阿东说前年就是天旱,开学时学校要收三十元书费学杂费,mama拿不出,就跟邻居家赔着好话儿,问了好几家才借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