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为姊攒嫁妆 (第3/3页)
才激灵灵的反应过来,嚷道:“魏家要娶阿姊过门?” 程大妮点头“恐怕是呢,我看魏掌柜带着媒人来的。” 杨柳儿顾不得说话,拎起裙角就往前院跑,刚到门口正好听见杨山的声音传出来“那好,既然魏亲家身子不舒坦,就早些成亲吧,喜气冲一冲,病气就散了。但日子定在年前有些太赶,放在正月末吧,我们家里也好置办嫁妆。” 闻言,杨柳儿心里立时就犯了酸,空落落的不知怎么才能塞满,虽然杨家人都说最疼爱的她是陈氏,但她这个冒牌货却对睁开眼、最先见到的姊姊最亲近,即便陈氏再疼她,却是深深埋藏在记忆之中。 她如今身上穿的是姊姊缝制的衣衫,嘴里吃的是姊姊精心烹制的粥汤,有多少个晚上姊姊一次次为她盖好踢开的被子,又有多少次在饭桌上往她碗里一块块挟rou,自己却吃着咸菜… 杨杏儿坐在炕沿上,一会想着魏春待她的好,一会又担心自己嫁了,那父兄和小妹的吃食用物谁张罗,手里的帕子差点被她揉成抹布了。偶然抬头,突然见到小妹泪眼汪汪的站在门口,惊得赶紧过去拉住她问道:“小妹,你怎么哭了,谁欺负你了?” “阿姊!”杨柳儿猛地扑进姊姊怀里,哽咽道:“我不想你嫁人,我不想你离开咱家” 杨杏儿楞了一下,转而紧紧抱住小妹,见她哭,眼眶也红了“不哭,小妹,阿姊不嫁,阿姊在家陪着你。” “呜呜…阿姊,我舍不得你。”杨柳儿在姊姊怀里拱来拱去,发了一顿小孩子脾气,又哭了个够,可到底也不敢真把姊姊留在家里当老姑娘,于是自己抹了眼泪,嘟囔道:“阿姊就骗人,你不嫁,魏大哥怕是又要在门口跪着了。” 这话说的让杨杏儿哭笑不得,狠狠在小妹头上敲了一记,嗔怪道:“你啊,嘴上又不饶人。是不是忘了魏大哥给你买过多少好吃食了?” 杨柳儿撅了嘴巴,即便先前魏春贿赂她一座金山银山,这会也通通扔到了脑后,完全就把他当成敌人了。 杨杏儿拿小妹没办法,又伸手抱住她,慢慢拍着她的背,手下轻柔又坚定,就如同她每次生病时一般。 这般温柔的行为,使得杨柳儿忍不住又鼻子泛酸,赶紧挣脱开姊姊的怀抱,跳上炕、掀下被褥,然后掏出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去开那只樟木箱子。 杨杏儿不知她又要闹什么,好奇的凑过去,就见那箱盖一开,露出一层层叠着的绸缎,颜色鲜艳的、素雅的、薄的和厚的,甚至还有很多薄纱、细棉、软麻。不只这些,箱子一侧还摞着十几只小巧的雕花盒子,把樟木箱子塞的满满当当。 “小妹,你什么时候攒了这么多好东西?”杨杏儿惊疑的拿起一匹绸缎,感受着手里的凉滑。虽然平日她也常见小妹神神秘秘的往箱子里塞东西,但也没太在意过,哪里想到这丫头就是个小地主婆啊! 看到姊姊眼底的惊讶,杨柳儿得意的抬起下巴,手下却利落的把绸缎和雕花盒子都搬了出来,一样样摆在炕上。末了又打开一只雕花最漂亮的檀木盒子,露出一套金灿灿的头面,簪子、步摇、项圈、耳坠一应倶全,各个都是雅致又精巧。 “阿姊,你看看喜不喜欢,这是我在皇都最好的一家银楼买回来的。你出嫁那日就戴这套!”杨柳儿抬手把盒子推到姊姊手边,紧接着又打开另一只盒子,露出里头一对色泽乳白通透的玉镯子,继续显摆“还有这对镯子,虽然不是顶好的羊脂玉,但据说品相也不错,足足花了我五十两银子呢,心疼死了。还有这个——” 她还要继续翻盒子,不想忙碌的小手却被抓住了。杨杏儿呆呆望着小妹,哆嗦着嘴唇问道:“小妹,这些…都是你给我准备的?” “是啊,咱娘过了百日祭,我就开始攒好东西了,这次去皇都又添了一些。人家说姑娘家没有一副好嫁妆,婆家要瞧不起…”杨柳儿说的理所当然,杨杏儿却是再也忍不住,眼泪滴滴答答的就掉了下来。 杨杏儿一把揽住小妹,紧紧抱在怀里,手下想打又舍不得“你这傻丫头,上次为了护着箱子差点被祖母勒死。你怎么这么傻,你是小妹,只有阿姊疼你的分,你还这么小…” 杨柳儿把头埋在姊姊肩膀上,忍了泪,轻轻用脸颊蹭着“阿姊,你能给我吃鸡rou,自己啃骨头,我为什么不能为你攒嫁妆?你是我的阿姊,我要你风光出嫁,要你一辈子过得安宁幸福,要你每日都有吃不完的烧鸡…” “呜呜…小妹,阿姊不嫁了,阿姊守着你!”杨杏儿哭得越发厉害了,她的小妹又何尝不是天下最好的小妹。 程大妮在灶间等了好半晌都不见杨柳儿回去,就托着肚子找来后院,结果一推门就见姊妹俩哭成一团,赶紧上前劝着“这是怎么了,怎么哭得这么厉害?快擦擦眼睛,一会肿着眼皮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欺负你们呢。” 看见程大妮进门,杨杏儿赶紧松开杨柳儿,先扯了帕子替她擦好脸,自己才胡乱抹了两下。 杨柳儿抽抽鼻子,想收拾起那些首饰与衣料,又觉这样有些小气,于是就继续拉着程大妮显摆。 但凡女人哪有不喜爱衣衫和首饰的,更何况杨柳儿攒下来的又绝对是好东西,没半会就看得程大妮后悔了。方才她只是羡慕杨家姊妹亲厚,这会已是嫉妒得眼睛发红了。老天爷真是偏心,怎么就没让娘亲给自己生个这般贴心又豪爽的meimei? 这些绸缎和各色首饰、胭脂水粉,没有三百两银子绝对买不下来,特别是其中的几套首饰,就是有银子怕也没地方买去。这些东西除了出自皇都最好的银楼,其中一套银头面还标着内造的记号,也不知杨柳儿到底从哪里淘换来的。 平常小户人家嫁个闺女不过花二十两银子置办嫁妆,就是乡绅富户有个二百两也会让十里八村的乡亲议论好久,而杨杏儿的嫁妆有了这些好东西打底,哪怕再添些普通的家倶木器,也足以让所有闺女羡慕得发狂了。 程大妮心里嘀咕,自认猜的八九不离十,哪里想到她根本就错的离谱。 杨山父子三个当晚见了杨柳儿给杨杏儿攒的嫁妆箱子,不但没有欢喜庆幸,反倒倍觉愧疚。 陈氏不在了,这事原本该他们张罗,没想到居然是最小的小妹代行母职。他们这些做父亲和兄长的已是失职,怎么说也不能再落后了,于是杨家上下一起把过年扔到脑后,各个绞尽脑汁为杨杏儿置办起了嫁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