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1 (第2/2页)
“斗篷暖过了吗?”他细心询问。 婢女连忙点头。 “一直搁在炭炉上,下轿前才替姑娘穿上的。” “千万别冻着她。” “是。” 他左右看了看,瞧见她白嫩的双手,裸露在寒风中,连忙脱下暖手的铺棉袖筒,顾不得自个儿冷,就往那双小手上套。 “快快快,暖着。”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让她留在暖轿里,以免寒风冻着她。但是这座宅邸外,不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官员们均是恭敬排队守候,没有一人胆敢坐轿,他自然不敢造次。 关府大门,传来带刀侍卫的响亮叫声。 “吏部尚书,进!” 满头白发的吏部尚书,小心翼翼的踏进府邸,比晋见皇上还要谨慎。 大雪纷飞,一个又一个官员,恭敬的进了府内,时间有长有短,之后又恭敬的退出。 眼见前方队伍渐短,就将轮到渤海太守时,他又转过身来,彷佛确认珍宝般,回头望向身后的小女人。 他的锦绣前程,就全靠她了。 “沉香,记住,没等到传唤,就不可入内。”他吩咐着。 她点了点头。 “进去之后,中堂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千万别多话。” 她再度点头。 “还有,往后要是中堂对你宠爱有加,也千万别忘了,是我送你到这儿来的。”他紧张而兴奋,全身轻颤。 “是。” 斗篷之下传来轻柔的嗓音。 他还想再多吩咐几句,站立在关府大门前,身穿皮甲、手持刀剑的侍卫,却已经扬声唱名。 “渤海太守,进!” “在!” 他连忙应声,挥手示意婢女,掀开斗篷。 蓦地,美丽的容颜显露在众人面前。 任何一个瞧见那张面容的人,全都惊愕的瞪大眼,队伍里一改静默,响起官员们低声议论的声响。 就连侍卫,也震惊不已。 这些反应,全在渤海太守的意料之中。 他走进府邸,往大厅走去,特别留意身后的沉香,是否跟得上他的脚步。直到走到大厅门外,他才停下步伐。 “你留在这里稍等。” 她点头,柔良而少言。 这是一座设计特殊的大厅,任何人的声音,不论大小,都会传至某个特定位置。只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厅内的动静,就能尽入耳中。 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只要一开口,不需扬声,声音也能传入众人耳中。 “西南部族作乱,先前派兵两万,现已成功镇压。” “为首者呢?” “逃入山野,不知去向。”说话的人,连声音都颤抖。 “给你半个月,搜出那人斩首示众。若是超过期限,就换你身首异处。”下令的那人,语气悠闲。 “是。” 不知是大厅的特殊设计,还是那语气悠闲的男人,声音之中就蕴着难言的魔力,不论是大厅内外,只要是听见他声音的人,内心都会深受震动。 “湖西太守,月初回江泛滥,灾情现在如何?” “回中堂大人,洪水已退,但百姓无屋可居、无粮可食,现今已掘草根、啃树皮充饥。”另一个声音诚惶诚恐的回答。 “先开粮仓应急、派北国奴建屋,再由邻近各省送粮,充饥之外,也留粮种,绝对不可懈怠耕种。” “属下会尽快办理。” “湖宁节度使。” “在。” “就由你协办此事。” “领命。” 一桩桩、一件件的政事,都在大厅之内,由得那个男人指派妥当,悠闲的语气不论是赏是罚,要人生或要人死,都未曾变化,中途只因咳嗽而停过几次。 又过了许久,当冷冷的寒风,已吹得她脸上毫无感觉时,门内终于传来叫唤。 “渤海太守陈伟。” 等在门外的男人,匆忙入厅,恭敬的跪下。 “在。” “上个月你管辖之内,匪徒作乱,劫去官银五千两。” “回禀中堂,下官已擒获匪徒,就地正法,官银也全数夺回。”尽管如此,他仍忐忑不已。 “是吗?”那悠闲的声音停了一停,才又说:“监督失察,罪不可免,罚你三年俸禄,降官两级,仍留太守位。” “叩谢中堂。”陈伟松了一口气,乘机会又说。“得知中堂忙于政事,偶感风寒,属下忧心不已,特为中堂寻来名医。” “你更该忧心的,是你的政绩。”那慵懒的声音里,有着讥讽。 “属下必定铭记在心。”陈伟继续进言。“中堂,大夫就等在门外。” “喔?” “这位大夫名闻凤城,能快快舒缓中堂之病。” 慵懒悠闲的声音里,不带什么兴趣,只懒懒的说道:“那就唤进来。”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