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3页)
第十章 电视台新招幕了二十名主持人,全是女性,个顶个的漂亮。其中有一个叫骆燕的女孩,出奇的水灵,与天娇很是谈得来,她的天真仿佛当年初进电视台的天娇。 招这么多主持人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试用一年后择优入取十名;再一个就是新广电大厦的建成需要扩编更多的工作人员。 两年前市里就要求兴建新的广电大厦了,但因广电局资金不足而一拖再拖。 省里的文件早有规定:实践三个代表,学大连;张家口创造精神文明城市。 但市里的城区建设却说多糟有多糟,旧城区如何破败狭小那是过去,姑且不提,但新区搞了这么些年,还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 领导换届,规划也跟着换届,都说规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市政部门缴费高的离谱的情况下,让死规定束缚活人的手脚,傻! 街道两边本来应该种草种树,人们却用来堆放垃圾,建设部门砌好的花坛,居民们竟然在里面种蔬菜,菜倒是长起来了,花木却枯死了。小摊小贩们更是竞赛似地往街道中间扩张,你摆出一寸我摆出一尺,一直摆到机动车道上。 这几年,宣传部的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做宣传,公路的每个入口处都立着巨大的宣传广告,有国家领导人的大幅题字,有创一流市的口号,仿佛这里是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特别垂青似的牛气十足。而各政府部门的办公楼更是在方便市民办事的口号下金碧辉煌,神气十足的屹立起来。 既然上头的精神是如此,那潮流就不能不顺,顺趋势而干不好工作是能力问题;不顺势却干不好工作就是态度问题了。至于“困难”二字是不敢对领导提的,提的结果只能换来一句:困难!那个部门没困难?都象你这样有困难就找上级,党的事业还要不要干?如果能力不够就辞职,我批。 不甘人后的广电局长便用国家的资产作抵押向国家银行贷款了9000多万元,剩下的几千万以募捐和赞助的形式筹集。 还不够就展开聪明才智,或内部下达任务,或求门找关系借款,总之直到广电大楼落成为止。现在广电局连地皮都成了银行的抵押物,就连能卖几个钱的树也挖出来卖掉,换上小树苗。人们常说的挖地三尺找钱花也不过如此了。 既然大楼费这么大劲才建成,自然要表表功,庆祝一下。为了扩大影响,局长决定在全市举行一次空前的剪彩活动。他请来了省市两级主要领导,红绸布拉了整整30米。由于参加剪彩的人太多,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司仪宣读剪彩的领导名单没有某个市委副书记的名字,这位副书记让秘书去问是不是漏了。 司仪说由于领导来得多,没准备那么多剪刀。副书记马上说他车上有一把。 于是副书记就站到红绸带的最边上。但装剪彩剪刀和红包的盘子就那么多,端盘子的礼仪小姐也只有那么多,轮到发红包时就出差错了。 如果这个差错出在别人身上还好办,只要有钱,红包临时加一个并不难,但偏偏是市委书记市长的红包调错了,托着盘子的礼仪小姐一转身,书记市长的方位不对了,两个礼仪小姐将红包送出去才知道弄错了,书记市长想想也觉得不对劲,知道红包错了很不高兴,都认为自己的红包应该比对方的大,书记想,我是市委书记,层次比市长高,红包也应该大,市长想,这银行贷款我暗中出了不少力,人家给的红包肯定大。 但这种事又不好明说,两个都沤在肚子里不高兴,后来局里传出来,说广电局长专门为这事向书记市长道歉,还赔了一份礼。 新广电大楼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展现市宣传系统的气派和市广电事业的发展进 步。它迎来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建大楼的动力之一)就是举办和排演《市政之歌》,庆十。一高唱《市政之歌》是市宣传部、文化局等部门共同筹划,继《改革潮》之后的又一大的集体宣传举措。 在提出排演《改革潮》这部歌舞剧时,市里是有人反对的,理由是市里文化设施那么差,县乡镇文化部门人员工资还没有解决,拿那么多钱出来搞什么“改革潮”?市宣传部长却说:“中央能够专门召开一个会议研究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为什么不能专门筹一笔款搞一个精品,精神产品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结果,宣传部长说服了市委书记召开常委会,然后给市财政局发常委决议事项通知书,一下子从财政拨出300万,其余部分市委书记亲自出面让企业赞助。 当时市里将这事吹得很厉害,说这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顶峰。从首都的专业报到市里的机关报都报道了这件事。 市文化局长的述职报告写这件事,市宣传部长的述职报告写这件事,专管意识形态的副市长地述职报告写这件事,广电局长的述职报告也写了这件事,电视台台长的述职报告也写了这件事。 这事之后,文化局长当了宣传部长,宣传部长到省委宣传部做了第一副部长,副市长当了市委书记。虽不能说他们的提拔跟《改革潮》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起码述职报告言之有物,内容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台里的人自己说电视台这地方像个锅,锅里面是大大小小的蟹,这些蟹都抢着往外面爬,你爬我也爬,但谁都妒忌别人比自己先爬出去,便你扯着我我拉着你,结果谁也不轻易出得去,除非功夫了得。有顺口溜道:广电是个锅,外出要爬坡,蟹脚缠蟹手,谁也无奈何。 电视台的人在台里永远冒不了尖,只要谁刚探出脑袋,污泥浊水就会泼头盖脸打过来。而一旦离开这个地方后,做官的连连升级,经商的财运亨通,搞艺术的出人头地。 难得市里推出了“十一”前在全市开展高唱《市政之歌》比赛活动,给了缠脚蟹们一次爬坡的机会。可问题是现在搞《市政之歌》比赛虽然只要几十万元,但一系列的市政形像工程已使市里的财政出现了拮据,结果市文化局向市政府要钱的报告上得到的批复是:财政局拨4万元,其余自筹解决。 文化局长见只批得4万块钱,就想打退堂鼓,宣传部长却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创作出好作品,到时就是让全市老百姓一分一分地捐,也要凑出几十万来。 他信心十足,气魄十足,干劲也十足,跟广电局工商局等几个单位借了10万元,就和文化局长一起飞首都请词曲作家。 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工作刚刚开始就陷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广电局长却早有准备,他马上暗示文化局长,让漂亮的歌唱演员、电视台里新进的漂亮主持人出面找市委书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