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奈何桥下的那个人 (第1/6页)
第七章 奈何桥下的那个人 苏染染趴在桌上,像是在和云曜玩猜字谜,他写下几个字,她补上几个,他再写,她再补,这是他们筹划事情的习惯。 旁人搞不懂他们在做什么,可两人心意相通,短短几个字,便能明白彼此所想。 是什么时候培养起来的默契,年代久远,无法考据,只是这样的游戏让云曜对染染更欣赏、更看重、更服气。 现下两人讨论的是榆州赈粮一事,染染写下四个字——引发舆论。 若能顺利引发舆论,应该会惹得皇上大怒,说不定除了贺楠之外,还会有意外收获,都一个月过去了,丽贵妃的枕边风应该吹过好几阵了吧。 云曜摇摇头,写下另外四个字——皇帝观感。 皇上多疑,若是由瀚弟出面把事情闹大,有逼迫皇上之嫌,他重活一次,再不干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傻事。 双头并进。写下这四个字后,染染抬眼看他,有些得意的微勾起嘴角。 他喜欢看她得意的表情,有时候他觉得她事事不在乎,被人占便宜了也一笑置之,可有的时候她非要赢,即使刻薄也不打紧,两者的界线在哪里,至今他仍然捉摸不透,这话要是说出去,肯定会让人感到诧异,因为他最擅长的是洞悉人心,却弄不懂天天待在自己身旁的小丫头。 寻找时机。云曜写完,与她对望。 染染明白他的意思,必须找到切合的时间点,不能让皇上把此事与梁梓瀚联想在一起,他要皇上心目中的梁梓瀚永远保持“赤忱忠心,满心想的全是皇上”的形象。 他对梁梓瀚不是普通的好,宁可自己出来当箭靶,也不愿意梁梓瀚遭流箭所伤,这样的相护,理由是什么? 讨论就此结束,他把纸张揉成一团,丢进火炉。 天气热极了,小翔蹲在门口,大口大口吃着刚从井里吊上来的西瓜,云曜却只能喝着温茶水,半点凉物都不能碰。 她问过陆叔、宁叔好几次,雪蛊真的根治不了吗?他们都给了她相同的答案——一抹苦笑。这到底是能治还是不能治?难道雪蛊非要与宿主同寿? “染染,你该去杜康楼见见梁梓雅了。” 那天染染打死不说出住处,只和梁梓雅约定在杜康楼碰面。 之后,梁梓雅往杜康楼递过几次讯息,染染都没出面,许是心急,梁梓雅竟然威胁伙计要烧楼。 “怎么是我去见,人家想见的是主子爷。” 染染从书架抽出一本册子,吊儿郎当的走到软榻边,鞋子一除,趴上去,两手扣在下巴处,双腿往后勾,有一下没一下地踢着自己的**。 站没站姿、坐没坐相,连躺也躺得乱七八糟,但云曜看惯了,她在他面前没有半点忌讳。他莞尔一笑,也抽出一本书,细细阅读。 两人各据书房一角,专心看着书册,暖暖的风从窗外吹进来,窗框上挂着的铜制风铃随之发出轻脆响声。 这是日后,染染和云曜都难以忘怀的一幕。 一道青色身影出现在书房门口,小翔认得他,想也不想,把地上的西瓜皮挪了挪,把人让进屋里。 梁梓瀚踩着轻快的脚步进屋,脸上带着满满笑意,一看见兄长,他便急忙道:“哥,皇上让我到榆州赈灾。” 榆州水涝,虽不至于严重到百姓无家可归,却也淹坏不少良田,春天播下的种苗全泡死了,但这时候发大水,总比秋收前闹水患来得好,眼看着禾穗饱满却颗粒无收,更容易生起民怨。 这种能中饱私囊的皇差,往年都是由东宫太子出面领下的。 但梁钧沛戕害京城名妓、太子卖官之事爆发,父子俩同心协力惹火皇帝,于是都被禁足府中。 太子本想藉由赈灾一事来解除禁足,便让柳信私下运作,联系朝官、上书皇帝,建议将此事交给太子,因为太子经验丰富,足堪大任。 而平时最会哭穷的户部尚书贺楠,竟也动作飞快地拨款,预备置下二十万石粮米运往榆州。 所有人都相信,太子的霉运走到尽头了,这次往榆州跑一趟,再逼着当地知府、县官鼓动百姓送一把万民伞,惹火皇上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却没想到大伙儿忙了老半天,皇上御笔一下,却是命靖王前往赈灾。 出宫时,梁梓瀚看见柳信那张皱上好几层的老脸,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 云曜知道弟弟有多开心,过去皇上从不让他插手朝中事务,只有领兵打仗才会想到他,这次的赈灾虽称不得大事,却是往前迈进一大步。 这件事,两天前云曜就已经知道,是秦公公递出的消息,因此他让尔南亲自去户部调查一下,果然皇上刚下令靖王赈灾,贺楠那个老匹夫立刻进了柳相府,两人商议出害人法子。方才他与染染在纸上谈的,就是这个。 望着开心的弟弟,云曜不得不浇他冷水。“那些米不能用。” “为什么?”梁梓瀚不解的问道,难得贺楠这般尽心,连打仗时军粮都没有备得这么快、这么齐。 “你觉得年年赈灾,富的是谁?” 听兄长这么一问,梁梓瀚立即沉下脸“我明白,中饱私囊的官吏多了,太子的兜里也装了不少。” “既然如此,你觉得太子会把那些银子先送往灾区,再往怀里收吗?” “不会,所以你的意思是,那些米有问题?” “如果赈灾的是太子,贺楠顶多以陈米代替新米,扣下一笔,但皇上派的人是你,你觉得呢?” “该死!”梁梓瀚怒骂一声,这是草菅人命,他还打算领着三千兵丁把每个地方官都给盯紧,看谁敢贪污,没想到他们居然敢在京城动手。“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云曜看着弟弟,眼底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