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相忆深 (第6/6页)
到今天?” “原谅我的自私。我从来未有过梦,如此美丽的梦,我…不想醒来。” “放心,你一直拥有着,以往,现在,直到将来。” 我们手牵着手。 “我…是否得着太冬,而回报过少?” “够了,我要得着的都已得着了,不是吗?” “还好,你自负得可爱。” “难得在你跟前,我还可以有自负的时刻。” 细细凝望,他吻在我的脸颊上。 “尝试去爱我以外的人。” “我但愿我可以爱上两个男人。” “正如我希望只爱一个女人一样么?” 白雪轻柔,留下我步步清楚的足印。陌生地,漫大风雪,这最后的一夜。 (七) 一飞冲天的是坐在飞机上的我。 打开手袋,取出信笺,我写上了这封信。 “霈: 抱歉,很久没回你的信。没有什么值得动笔的。你问我,孟姜女可 好?生活和心情如何?正如你所说,茫茫人海,何处寻觅。孟姜女除了 依然故我,怀着一片永不灰心的诚信以外,生活还是平淡得无以寄笔。 你问我,美国如何?我更无辞以对,有的话,早在初抵异邦时已给你报 道过了。热情、单纯、年轻和富有,不错是有令人欣赏的地方,只可惜 我才情有限,不懂如何运用生花妙笔去重复描写美国的这些长处。兼 且,红番帐幕怎比明清遗迹,更遑论悠悠四千载文化。我无意轻蔑,更 非存心毁谤。说实在的,寄人篱下的我,哪来这份心情,这番资格。 毕竟,今天我到底执笔了。为的是孟姜女觅到了万喜良,故事算有 一个段落。 犹记得我出国时,机场握别,你真个把我握得好痛,也许为的是想 唤醒我这个痴迷愚憨的人。你硬了心肠骂我: “你这疯子,你以为现在还可以当孟姜女?纵使你寻着万喜良,只白 人家也不一定愿意让你陪着殉葬!” 霈,你可知你说这话时有多狠,我还是掉头走了。 三年,时光荏苒,想不到一个偶然,我们见着了。你推测得对,他 已婚,兼且有子。但,我紧记着,我们没有金玉的盟誓,他有充分自由 和权利去爱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正如我有充分自由和权利去爱他一 样。业这一总横竖在我们面前的可笑可悲的事实,不可能使我门忘情, 不可能转变成痛恨,只平添着淡淡的愁哀与默默的无奈。 我曾梦想过当他的妻子,与他共组一个明月,好花,属于我俩的小 天地,养一两个像我又像他的小孩。私心里,更重要的只是希望彼此赤 诚相爱。婚姻原属制度,夫妻本是形式。制度与形式的形成与可贵,在 于无变爱心的维系,我尊重源远流长的礼制,却不能为了得不著名义的 保障,而屈辱年来自我的感情,那才真是舍本逐末,轻重倒置。 重聚后,我们突破了桎梏,感悟出真情。我爱他,因为他是他;他 敬我,为的我是我。挚爱发于胸臆,敬重出自肺腑;无妄想虚荣,无滥 用情欲。我们的故事不是电影中的“魂断蓝桥”有踏实璀璨的爱情。 包非“罗密欧与失丽叶”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抵死缠绵。要说的话,只 如FrancoisTruffaut导演的一出JulesetJim。爱,无由无故,淡淡而 来,含真、着实。好比茫茫沙丘中的一颗小沙粒,渺小,不为人知,甚 或不值一提,但却能与天地长存。 霈,相信你看到这里,已经想象出我写封信的最终目的了。 我给你的最后答复,还是正如三年前给你的一样,只有比那时更坚 稳、更确切。不要等我回来,纵使你等着我回来,我还只是个永恒心有 所属的人。 人生价值因人而异,我没有炫目的黄金梦,没有成名的狂想曲,只 有他紧紧怀抱着我的一刻,只有他那句“你怎能怪一个当时只管打球和玩 结他的小男孩”孟姜女千年以前能为一点妇道,从容殉夫。千年后的今 天,如果我还有半点点灵慧,一如你对我的恭维,我能不为那一刻,那一 语而坚守终生吗?别以为我疯狂,不切实际。刚相反,我只抓紧慢长人 生中难得的美好片段,多少人的生命能比我的更有付托?当然,如果你 仿以为我是疯子,那就毋须再为我婉惜。倘若你仍相信我明慧如昔,那 包毋须替我难过。自己选定的路自己走,光明黑暗,欢乐悲苦,全都默 默款尝。 信写在飞赴英国途中,当在抵伦敦后寄出。我决然离美,为的是我 满心充足,为的是让他重过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我知道,再留下去, 只有玷污了一段纯情,影响了一头婚姻。我走得潇洒,我走得畅快。抵 英后,再给你报道我的新生活,相信我,我会活得快乐的。 末了,我不想以要求你忘掉我作结,要忘掉一个人、一段情,谈何 容易。似乎忘不了的始终无可奈何,我身在其中,岂能不律己而律人。 想着你上次寄来给我的你的新作: “人生不如意,遇事辄书空。屈子悲谗害,宣尼叹道穷。浮名实魑 魅,闲乐抵王公。泛擢长歌去,沧波万里风。” 顿觉满心欢朗,你能够开怀大度若此,情爱私心能影响你前程多 少?也好减我对你的担挂与歉疚。我才真比不上你,浮沉于世途俗狼当 中,不能超脱自解,想来凤姿二字,岂是凤凰之姿,原是天地间平凡一 鸟而已。 凤姿” 窗外,不再是柔美白雪,却是轻轻白云,蓝天无际,白云凝聚、扩散、凝聚、扩散…怀着给霈的信,踏在米字旗的国土上。伦敦的雾,雾里的“希复”机场,机场内闹烘烘的人群,人群中,平凡的我。 写于一九七四年十月 美国威斯康辛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