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4/4页)
扳向他,噙着柔柔腻腻的笑,说道:“你都已经是我的人了,不必害臊。” “可嗡帳─”要是被瞧见了,要她怎生是好。“你千万莫再胡闹了,相公。要是被瞧见就真的不好。” “是是!我心爱的娘子。” 二乔睇他一眼,掩不住眸子里的笑意,流露出几分风情。 “现在可以说了吧,那羹汤如何?你看是否合娘的胃口?我不知娘喜爱些什么、爱尝哪些味道,正愁着呢。” “所以就先遣我尝了,是不?”崔从诫笑道:“没关系,滋味好极了,娘一定会喜爱。” “真的?那我就放心了。” 真的是放心了。夫妻虽恩爱,但她不谙其它人的脾性,尤其是翁姑的喜恶,百般想讨好。 “其实要讨好娘很简单,你只要赶紧生个胖娃儿…最好是多生几个,我保证娘就一定笑得合不拢嘴,疼你如心肝。你看大嫂、二嫂,二嫂连生了两个女娃,而大嫂不过因为替崔家生了个壮丁,娘的心就对她多偏一些。所以喽…”崔从诫说着笑起来,笑容暧昧地缠住二乔的细腰。 二乔红脸笑了笑,竟不合时宜地想起小女儿时在李嬷嬷家看到的,那生了一窝猪仔的猪母。 “如果生不出来呢?”不禁探问。 “怎么可能,不会的。不过,你可得小心,可别像嫂子她们那样,生完孩子像胀了风的皮糖,粗壮得像水桶,痴钝肥满,抱也抱不动。” 她睇他一眼,偏脸问道:“我懂得。但…呃,倘若我迟迟未能有消息,那…嗯,该当如何…” “那我可就得休了你不可。”崔从诫玩笑道。 二乔脸色白起来,惊愕地望着崔从诫。 “你说什…” “只是玩笑话,你千万别当真!”他连忙安抚她:“我费尽心思才娶到你,怎舍得放开你!你千万别多心,娘子,嗯?一 “我以为…以为你…”心中甚委屈。 他又搂紧她的腰,存心惹她脸红,在她耳根添咬道:“你以为怎么?傻瓜!我疼你都来不及。所以喽,我们赶紧回房去行行生娃儿的要紧事吧。” 她果然又脸红了,羞臊地睇了睇他。之前的委屈搁一旁。 “不成的。你莫再瞎闹了,相公,快放开我吧。” “是、是。”崔从诫连声称“是”挽起袖子,体贴道:“我也来帮忙吧。” 二乔摇头。“这不太好。” “怎么会不好!我们这叫『妇唱夫随』,夫妻同心一起洗手作羹汤。” 她不禁被惹得笑出来,随即惊醒,连忙伸手掩住口。 笑意盈盈地望着一辈子要与她为伴的这个男子。她脱下新嫁娘的嫁衫,洗手作羹汤,但丈夫蹑手蹑脚的来,体贴的为她披衣尝汤。这样的甜蜜和乐,夫复何求! 心头时而仍会闪烁的那身影,想起仍微痛的…她应当要把他忘了,再不能去想。 已经是他人妇了。不思量,不能再思量。 从古以来,泰山就是皇帝封禅的所在。登泰山,先要遥拜参门,在山脚下的“岱庙”因而修筑得宏敞雄伟、巍峨不凡。到泰安半月有余,光藏一直在千福寺挂单,尚未到岱庙朝拜,这时遥见庙宇的门楼瓦檐,不禁觉得一丝惭愧。 “顺吉!”老妇叫着儿子的名字。 前头一间小木屋,茅草盖顶,从屋外一眼就可以洞穿屋内的一切,空荡荡的,简直家徒四壁,穷得可以生霉。门外空地躺着一名男子,听见叫声,动了一下。 “娘,我没事…”他试着转动脖子。 “光藏师父,请您救救我儿子!”老妇急得抓住扁藏的手。 扁藏安抚她:“您别急,大娘。” 他先询问男子一些问题,一边察看他的伤势,再检视他的眼色及神智。原来男子想修盖屋顶,却失足跌到地上昏了过去,在老妇和光藏到达之前方才醒转。 “令公子摔断了腿骨。”光藏对老妇道:“不过,幸好,他的头没有受到太大撞击,我看他的神智及眼色都十分清醒正常,应该没什么大碍;腿骨只要静养一段时日就会愈合,您不必担心。” “光藏师父!”悟真适巧将藥箱送来。 扁藏取出他屯积的草藥,剁碎了敷在男子断掉的腿骨上,又找了木板将他的断腿固定好,交代道:“这段日子,千万要好好躺着休息,让骨头愈合;我再开一些藥方给你,有助于强健筋骨。” 男子却面露忧色。“我家就只有我娘跟我两个人,我不能工作,日子该怎么过!” 扁藏寻思半晌,说道:“这样吧,这段期间我就留在这里,该做些什么,你尽管吩咐我。”转向悟真…“悟真,就劳烦你回去跟住持师父说明。” “光藏师父!” “这怎么成!扁藏师父…” 悟真和老妇母子同声脱口叫出来。老妇母子愧不敢当,不敢接受。悟真更是急,像热锅上的虫蚁。 扁藏只是微笑,决定了就决定了。 老妇一家种菜餬口,在屋宇后的空地辟了个菜园。他每天到菜园翻耕,挑肥施种;又到村井打水,到野地捡拾柴薪,甚至攀墙爬顶及敲锤打钉修缮破屋子。 这般,过了月余。这一日,他走到山口,不经意抬头,雄伟的山势蓦然俯逼向他,引得他心念突然一阵騒动,怔忡起来。 想也没想便怔怔上山了。山路险阻而且陡峭难行,走了约莫两个多时辰,好不容易他总算到达山顶。先代皇帝曾在这里设坛祭天,台上有个方石,色泽清湛,像似长天整个被融括在那里头。他怔怔望着,见石如望青天,心头那抹淡青色的身影恍恍在石中浮现,彷佛低低在向他叩问… 啊…苍天啊苍天! 拚命想忘却,却怎么也忘不了。如今,他和她隔了千里遥… 她,可好? 当年,他再也不行了,渡不过去,日日受相思的苦及煎熬,哀求净澄师父让他离开。陷入情执的心,无以赴天竺取经,他只好自我流放,如游魂飘摇。出了长安城后,三年来他毫无目的地一路经过洛阳、郑州、汴州、魏州、博州,然后到了幽州、沧州,而后来到了泰山的山脚… 结果,还是忘不了。 但他和她,就像那天边星,长空云,看似那么近,却永远也触摸不着,相聚不了。 而今她是否已嫁作他人妇,把一切都忘了? 这样也罢。最好是这样。最好从今不再去思量。 心中千万事,都付天涯不归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