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7章堆积如山 (第2/2页)
后,自有军粮可食,还有军晌发放,家里的还能养些牛羊,何乐而不为? 陇西军的东北面,和强大的西夏国接壤,突厥人口众多,控弦之士三十万,若要南下,唐家的兰州、天水、宝鸡诸府,是首当其冲,东南面是陈术的大楚,西北面连着浩荡无边的蒙古大草原。 前岁蒙古人探知,西夏、大楚和陇西三家中,只有陇西军有大量军粮,于是顺着弱水,跑到陇西军的势力范围内抢粮,想以此渡过严冬,却被唐峻的密谍得知,唐峻及时刻令唐成带精骑五万殂击。 唐成设下陷井,在金塔、双旗、绿园三役中大败蒙古人,斩首一万余,蒙古人被打得惨败,一口气跑回了乌兰巴托。 陇西军东北面的河套之地,水草丰美,唐成不是不想夺。而是不好夺,西夏国和蒙古大是不同,他们既有强大的骑兵,又有高大的城墙,不象蒙古,几无可守之城,敌我来去皆是自由。 唐成赶走蒙古人之后,为防西夏国从背后偷袭,立即带兵回防长城。几种势力之中,属陈术的伪楚实力最弱,然河套地区早已终被西夏占了去,这样蒙古想南下也不容易,延绵万里的长城,将蒙古的精骑,远远的挡在了高山大河之下,蒙古人不善强攻坚城,只得向更西、更北的地方发展。 不想更西更北,却另有天地,越过茫茫的大沙漠之后,就是富饶的幼发拉底河和底特里斯河流域,西域之地的各国,更是不堪一击,蒙古很快的占领了西域各国,得到了大量的物资粮食、牛羊和大量的战俘,实力变得空前强大起来。 蒙古大汗巴图铁不达自知和自己有着杀父之仇的犬戎急切难下,决定暂时不管他,想由犬戎和大晋打得两败俱伤时,再从后面抄他的后路。 而西夏久不征战,北、西、东三面全包在强大的蒙古势力范围内,西夏国向南又是骠勇的大晋陇西军,西夏国就如同瓮中之鳖,无路可退。而西夏又尽有河套肥美的草原,巴图铁不达渐渐的有了先下西夏之意。 西夏国皇帝夏元昊,也知道了原来旧晋所铸的金银锭,全是假的,国内也是混乱不堪,米贵如珠,为求存活,他也只得向别国扩张,但他绝对不会去进攻既穷又狠的蒙古,也不会去打骁勇的陇西唐成,唯一可捏的,就是陈术的伪楚这个软柿饼,但陈术的伪楚,比西夏还穷哩,虽连胜了陈术几次,也攻了几个州府,但所占州府内的百姓,十室十空,遍城的饿殍,伪楚百姓也是买儿买女的苟且存活,所经之处,哪有一丝丝繁荣之象? 穷僻野城,占之无益,夏元昊只得下令退兵,不再攻打更穷更弱的伪楚了。在金银无用的情况下,若是粮食问题再得不到解决,西夏就完了,夏元昊无奈之下,不得已同意开放西夏和南晋的边境椎市,用河套地区的战马、肥牛、三河羊,去和唐成、翟让换粮油米面,以解国内燃眉之急,双方都是以物易物。 而南朝的粮、油、香料、茶叶等等,更是占了主导地位,若是没有吃的,再好的战马也没用啊! 晋、夏边境的椎市上,再不用金银,都是以物易物,西夏人饿怕了,无不争先恐后的用好马,去换巴蜀、江南过来的大米、白面、海盐等等,南朝的人看中马后,就令人去称马的重量。然后用等重的大米交换。西夏人在得到大米之后,再以大米交换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实在是苦不堪言,北方其他各国还要惨,他们只能从西夏的走私贩子手中,用战马、肥牛、肥羊,换取各种必需的生活品,然尽管如此,椎市上的大米、白面、食用油、香料、海盐等等还常常短缺,纵有好马,也不能够换得到。 这样曹霖从夏、晋国境的椎市上,一个冬季就得到好马两万余匹。而江南富庶天下,又岁岁大熟,曹霖又没有重的课税,令江南、巴蜀两地,新粮压着陈粮,堆积如山,但有意的不往夏、晋边境的椎市上运,以至于造成北方各国粮食上的恐慌越来越严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