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3/3页)
族大军的路线。 “据探子来报,敌军似乎已入纱罗山。”项丹青指著地图上的纱罗山,面容肃穆,好半晌后他叹出声来。“看来我们还是晚了。” 他已下令全军尽速赶往纱罗山,没想到还是让敌人先行入山。 “主帅,让这帮蛮夷先行入山会怎样吗?”一名年轻将军困惑问道。 “那样我们就不好摸透他们的行踪,尤其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项丹青有些颓丧的坐在椅上,十指交叠,下巴搁在手背上,甚是苦恼的看着桌上的羊皮地图。 纱罗山一旦起雾便伸手不见五指,对于困在山中的大军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摸不清方向时不易受到敌方攻击,弊则在大雾之下行军较慢,可若是熟知纱罗山地形,行军也不算是难事。 颉利可汗遗族之前能在一日内攻破边关,长驱直入大唐领土,那代表著他们在大战前便派人摸透地势,若说他们不解地势这场仗或许打得还轻松,可如今他们熟知,很有可能从任何一个地方脱险。 纱罗山的山路多达百条,有些乃空xue相通、木桥连接,每条只要擅用都能互通,而山中最主要的道路为东道与西道,两道分别绕过山的双侧,东道与营地较近,西道则要绕远路才可抵达,两道在另一头汇集成一道,可往西京。 若是让他们利用这些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见项丹青不出声,其余将士也噤口不语,经他点通,他们才深深感到这场仗难打,他们的对手是颉和可汗遗族,骁勇善战,曾于多年前仅用三百名刀斧手血洗终南山… 中军帐里气氛一片低迷,这时,一道粗厚的嗓音在帐中响起… “不如派我入山搜查吧。” 大伙闻言,纷纷把目光自羊皮地图上调开,望向后头昂然挺立的于蒙。 “于大人?”项丹青惊愕地看着他。 众将立时哗然,极力劝阻于蒙不要贸然行事,可于蒙面不改色地与项丹青相望,心意已决。 “主帅,你派我带五百精兵入山,摸清敌向,一有风吹草动我必派人回来通报,到时我们在东西道交接处会合,共歼敌军。” “于大人,这样入山太危险了…” “是啊,在尚未摸清楚敌军的动向前就贸然入山,万一反被敌军包围怎么办?” 将士们分歧意见一桩一桩来,然在此騒乱中,项丹青却是凛目看着于蒙。 须臾后,他站起身子,玄黑铠甲发出清脆余响,使得不断劝言的将士们住嘴,疑惑地望向他。 “于蒙听令。”他沉嗓下令。 于蒙单膝下跪,拱手道:“末将在。” “派你带领五百精兵,入山探察敌踪,切记,只可探察不可偷袭,五日后,在纱罗山东西道交会口会合,共剿蛮夷。” “末将遵命。” 语毕,于蒙起身,回头迈开阔步准备去执行军令,待他要出帐时,身后项丹青的嗓音又响起。 “于大人。”这声嗓平平稳稳的,并非主帅对从属下令的威嗓。 于蒙在帐门前停步,回头。 “要保重。”项丹青轻勾唇角,如是道。 于蒙瞧着他,精悍老脸上显露著洋洋自信,而后他掀起帐帘走出中军帐,背影威风的教人佩服。 当帐帘垂下,遮去于蒙背影,方才还把目光黏在他背后的将士们纷纷把眼移回,还是无法苟同的努力进劝,说什么于蒙此行不妥、性命堪虞,众人七嘴八舌将中军帐吵得不可开交。 再也听不下吵杂声的项丹青拧紧眉心,沉声道:“各位将军,你们暂且听我一言。” 听他口气略有不满,众人再度合上嘴巴,双眼直勾勾地看着他。 “这计策的确险,但我们身在战场上,哪回不险的?”他从前也被敌方袭击过,在战场上每分每刻皆有杀机。 “可这无异是派人去送死…” “即便是死,也死得有代价。”项丹青半敛眸光,有些语重心长。“于大人行军多年,就算他明知此行会有不测,也会想尽办法派人回来通报的。” 这回,中军帐里再无人出言反驳。 于蒙的刚烈众所皆知,他从前受先帝特赦,那为了报效国家的心态与在场任何人比,皆是略胜数筹。 然而也因为他是国家栋梁、赤胆忠肝,故大家也会担忧损失此员大将。 在众将眼里,项丹青或许为求胜仗而不惜生死的冷酷,可在他心底,他也为于蒙此行而感到不安。 那毕竟是他爹亲的同僚,关于爹亲一些他从未得知的事,唯有于蒙知晓。 送著于蒙入山,就好像亲送自己的爹赴死,他何尝不难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