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里挤出来 (第2/2页)
双眼睛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他几乎认为刚才是自己的错觉!回到公司,一名最近从基层职员中提拔上来的业务部经理,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公司名下第二门市部又做成了一笔大生意,扣除相关费用尽挣了八万块。至于坏消息就是由于三个门市部最近业务猛增,以前留下的库存已经出现了断货迹象,所以下面三个门市部经理都要求总公司立即从外地调货,以满足各门市部日益增加的需求。 “看来,又要去成都跑一趟了!”看着窗台上两只正“吱吱”叫唤的小鸟,估计秦娟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收到那条连衣裙的沈青不由笑了笑,然后才拿起公司内线电话吩咐秘书小王帮自己订一张前往四川成都的卧铺车票。 ***再次踏上成都这片土地,已经逐渐习惯深圳日新月异变化的沈青不由叹了一口气,因为眼前的城市跟自己几个月前离开时没有任何改变。看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将一座座沿海城市“吹绿”的同时,并没有给这座古老城市带来太多变化,大多数人仍然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之内。提着行礼在“成都大酒店”安顿下来,用一个热水澡洗去旅途劳顿的沈青故不得休息,从行礼箱子取出一条在内地还很少见的555鬼子烟用塑料袋包好。 然后就直奔成都供销公司。成都供销公司的办公地点,设在一幢外表破旧不堪的三层红砖楼房内,外面墙壁上密布的绿色青苔让人很难将这个地方跟“财神爷”三个字挂上勾。可事实上。 正在这幢老式楼房内办公的工作人员,在那些采购员眼中确实早已经上升到了“财神爷”的高度。因为这些人,实际掌握着整个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物资调拨大权,也许一个批条就能让你一夜之间成为让人羡慕的“万元户” (二十文学八十年代中国内地的万元户,稀少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千万富翁)走进这幢大楼,看着每间办公室外正在苦苦等候接见的各地供销商,根本没有预约的沈青径直去了熊世平位于顶楼的办公室。 很意外,当沈青敲开供销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房门时,这位熊总正在跟一位年龄跟自己相仿的年青人说话。这位年青人身材高大,而且很壮实。让沈青很自然联想到了传说中的山东大汉。看他们满脸笑容的愉快模样,应该是关系很深的“老相好” “这位是我侄子熊民安,山东钢铁厂经营处销售科长。”在介绍过身边年轻人之后,熊世平又指着沈青介绍,道:“这是小沈,一个很有前途的年青人!”说到这里,熊世平又特意补上了一句:“大家都是自己人,以后应该互相帮助。” 听闻熊世平在“自己人”这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心领神会的沈青双眼不由猛然一亮,似乎已经看到数之不尽的钞票在向自己挥手。因为在1987年的中国,钢材就等于钞票!“你好,这几天一直听叔叔提起你,说你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朋友。” 熊民安伸手跟沈青握了握,并且还若有所指地说道:“大家都是年青人,以后可以多多走动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说不定能够共同走上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眼见对方主动要求跟自己一起致富奔“小康”自然不会放弃这种天赐良机的沈青立即回应,道:“只要我们能够精诚合作,相信前方的‘小康’之路肯定会一帆风顺!” 大家都聪明人,几句话就已经摸清了对方的意图,并且在一定程度达成了互相合作的默契。晚上,沈青在成都十分有名的“必来居”开了个包厢,邀请熊世平与熊民安叔侄两人共进晚餐。 席间,他先是在以低于批发十个百分点的价格,与熊世平签定了一份五金建材长期供货合同,随后又转头盯着熊民安试探性问道:“兄弟在深圳有一个搞建筑的朋友需要一批钢材,能不能帮忙搞一点?” 这次来成都,熊民安眼见叔叔通过拿回扣奔了“小康”本来就有通过沈青这条路改善一下生活条件的意思,现在对方主动提出自然不会拒绝,沉思片刻就回答道:“钢材现在十分紧俏,厂里的订货单已经排队到了明年,不过我可以想办法帮你从计划里挤一点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