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探头一望 (第1/2页)
第122章 探头一望 “好…好看,可是,这好像是我老婆的衣服?”“我暂时没衣服换,拿来穿一下都不行吗?方大公子,你以前好像不是这样小气的人啊。” 龙红灵哼了一声,噘起小嘴巴,赌气似地往外走。“大小姐,我不是小气,你明知我会睹物伤心,还穿着她的衣服到处招摇,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我就是要你伤心,我就是要你的命,我就是要把你活活气死,你又能怎么样?换件衣服快点出来,我们要出发了。” 龙红灵走到门口,天色已经大亮,明媚的霞光从天边泻下来,像无数支生动的画笔,把远处的楼宇、街道和林木,以最细致的轮廓勾勒清晰。“出发,出什么发?”方学渐低下头,自己胸口的衣襟上有一大滩血迹。 “出发去天山啊,你不想去救老婆?”大小姐的人已在走廊上,百灵鸟一样的声音穿过薄薄的纸窗,闪烁的阳光在上面尽情跳舞。“去,去,等等我,我马上来。”方学渐大喜过望,手忙脚乱地从包袱里挑出一套衣裤,换去身上的脏衣服。 草草地梳洗一番,扛了包袱叫冯保下楼,和大家会合。洛阳的食物果然都是些汤汤水水,早饭是一大碗花花绿绿的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凑合起来的“丸子汤”盖子一揭,腾腾的热气让人有些眼热,鼻子凑上去,却是骨头汤的膻腥味道,倒人胃口。 冯保被安置在老麻车里,龙红灵则爬上了闵总管的马车。旧主人平安归来,方学渐这个“篡权”庄主多少当得有些尴尬了。 他捏着鼻子灌下半碗“丸子汤”然后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故意不去理会三个车夫暧昧的笑容,钻进车厢后才自怨自伤的叹了口气,在逍遥椅上躺下来,想了一会初荷的音容笑貌,在车子的轻微摇摆中慢慢进入梦乡。 车子出洛阳城,一路向北,经孟津县城,向东绕过邙山,终于在会盟镇找到了渡口。一行人在镇上的一家饭馆打尖,菜肴主要是一些牛羊rou,全用粗瓷海碗装着,分量十足。 闵总管匆匆吃完,去渡口联系船只。冯保要害中刀,轻易不能下地,偏偏治伤灵药“天山雪莲丸”被白衣女子夺走了。 方学渐心中有愧,只得叫店小二炖一碗nongnong的三鞭rou汤给他喝,聊表心意。黄河上游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能看到水底下的卵石和水中嬉戏的小鱼。 滔滔大江流经西北的黄土高原,带走了大量的泥沙,河水变浊,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两岸峰峦叠嶂,涛声惊心动魄,桀骜不驯的黄龙浊狼汹涌,穿过无数高山峻岭,一路上犹如万马咆哮,势不可挡。 过了三门峡,水道才开始变宽,流速慢慢减缓,进入河南境内,江面陡然开阔,两岸是富饶肥沃的中州平原,水势浩荡,一马平川。 方学渐静静地站在船头,江风掀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眼前的黄河从西流向东,从远古流到今天,流出了两岸多少辈出的豪杰,流出了多少美妙的传说和故事,但又都随着黄河的水流走了。 流得烟消云散,把那些壮怀激烈的历史流得浑浑的,浊浊的。***孟州有两个人物十分出名,一个是《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武松,另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武松只是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土匪头目,韩愈却是土生土长的孟州人,文章盖京华的一代文圣,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杀人不眨眼的武都头反而比韩文公受欢迎得多。 黄河北岸的渡口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小酒馆,门口飘扬的酒旗上赫然写着“三碗不过河”据说已是百年老店,眼光果然独到。 进入孟州城,最宽阔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叫武松大街,生意最好的妓院叫“金莲坊”客人最多的茶馆叫“飞云浦”规模最大的澡堂叫“鸳鸯楼” 众人一路打听,城里最好的客栈叫“快活林”城里最好的酒楼就叫“十字坡”龙红灵一撇小嘴,切的一声“十字坡”不是一家卖人rou包子的黑店吗? 这里的民风还真淳朴,孟州城干脆叫武松城得了,说归说,住的客栈仍然是“快活林”去的酒楼仍然是“十字坡”只是酒楼厨师最拿手的一味“东坡rou” 虽然做得色香味俱全,看着总让人提心吊胆,不敢下筷。饭后回到客栈,方学渐推开冯保的房间,放下手中的食盒,摸到桌上的烛台点燃蜡烛。冯保直挺挺地躺在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