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距离也是一种美丽 (第4/7页)
理,某种启示。 超脱是一种风景,超脱了便与那些个人恩怨、尘世纷争有了距离,于是,我们可以用一种崭新的目光去看世界,我们心中便拥有了一种独有的释然与潇洒。 思念是一种风景,长相厮守在一起,不会产生思念,只有离别成为一种风景,彼此间有了长长的空间,距离便又带给人美好的情愫。拥有思念的人,也拥有一颗爱心。 距离也是一种风景… 独自面对自己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便感到这个名字很深刻,自己这个人充满了魅力。可当我一个人站在镜子前独对自己的时候,又感到镜子里的人是那样的简单、平凡,并无一点魅力可言,于是,便远远地躲开镜子,但却无法躲开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自己的自信与骄傲迅速地长高了,就有了凌驾感,就开始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就觉得身边的张张面孔都俗不可耐,就觉得别人跟自己的距离相差太大,渐渐染上清高、冷漠的坏毛病。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自己的自信与骄傲不断地被分割瓦解,那种凌驾感在无数次的碰壁中已经荡然无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当然与人家要有距离,可若拿自己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自己与人家的距离也就明显地出现了。 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懂感情、最懂得爱的人,当爱情失败了,才知道自己并非完美无缺,离人家的标准还有着距离。能察觉到自己与别人有距离,才是个聪明人。生活之中,我们与别人的距离真的很大,谋生手段,社会交际,持家理财等等方面…著书立传者不一定会做人,走南闯北者不一定会处事,兢兢业业者不一定能干好工作,掌管权势者不一定能主宰自己。 面对镜子,面对自己,面对距离,我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样样还都差得很远。 渴望拥有 活在这个世界上,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渴望拥有。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拥有称心的职业、如意的爱人、宽敞的居室、聪明的孩子、温馨的家庭、优美的环境…渴望拥有,因为目前还不曾拥有,便暗下决心,为之奋斗,为之努力,这个过程就是人生。 有时,拥有与自己距离越远,就越发能感到拥有的诱惑。盲人渴望拥有光明,穷人渴望拥有金钱,远行者渴望拥有平安,探索者渴望拥有发现…可假如让你所渴望拥有的一切,一下子都变成现实,这时你奋斗之舟的白帆便会顷刻间滑落,你便迷失了奋斗的方向。 一切拥有来得太容易了,来不及去体味奋斗的甘苦和拼搏的滋味。不曾拥有时,总是在不停地追求,越艰难就越觉得活得有意义。拥有之后,生活之光就黯淡了,想得到的东西就握在自己手里,便失去了距离,失去了价值。 我渴望拥有,但却不希望拥有的过程太容易、太简单。只有经过千辛万苦、曲折坎坷之路,得到的才能更长久地存留在自己的身边。 我渴望自己与拥有慢慢地缩短距离。 有一种“错”叫美丽 愚昧的时候遮盖了智慧;虚伪的时候遮住了真诚;卑劣的时候覆住了善良;逃避的时候遗忘了勇敢…能遇到为你拭去尘埃的人令你“大悟”是多么幸福。若无幸,遇不到呢? 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我认识了一个叫岳林的男孩子,他爱说爱笑,有种孩子气的活泼,又有种宽容的成熟。他令每个人都产生一种相熟的亲切感。我很羡慕地问他是怎样形成的这种开朗、平和、乐观的性格。他笑着对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善良、美丽。在她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极内向的男同学。刚开始她仅仅觉得他在同学中间很沉默,甚至可以说很孤僻,好像没有一个朋友,也似乎从不“敢”和女生说话,无论是校内组织的各种联欢活动,还是同学之间的生日聚会,他从不曾参加过。学习上他非常地用功,但不知为何成绩却并不好。后来才知道他家里没有父亲,母亲又常年病在床上,还有一个小meimei,一家人仅靠他母亲微薄的“病退金”维持生活。他天天晚上自己手工制作小孩子们头上戴的那种“宽檐帽”然后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骑车到农村的集市上去“赶会”(赶集),把卖帽子的所得贴补家用。据说有一次他卖帽子时,多收了一个农村妇女2元钱,他看着慢慢隐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农村妇女,迟疑着是否应该退回这多收的2元钱。也许仅是“改善一顿午饭”的诱惑引起的刹那间的一点点的贪念占了上风吧,他终还是昧下了这“2元钱”然而他不曾想到,没过多长时间,那位农村妇女又拐回来向他索要那多收的2元钱。当他红着脸退回那2元钱时,她竟盯着他狠狠地骂一句:“穷没啥,别这么下贱,你这是作贼,等于从我的兜里偷钱。”对她来说这一句无意间的“气话”也许并没有更深的恶意,然而往往一句无心的恶言就会对他人造成深深的伤害哪!听了这句话,他羞红的脸一下变得惨白,他既对自己一时的贪念羞愧痛悔,又为自己的贫穷感到一种令自己恐惧的愤恨。从此后他也越来越沉默孤僻了。因贫穷而造成的自卑感使他沉默寡言,也是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不能专心地努力学习。 许是出于一种人天性中的“怜悯”吧,这个女孩子想试着去靠近他、接触他,希望能帮助他打破他那封闭、禁锢自己的精神枷锁,使他活得青春、生气。于是她请求老师和他做了同桌。 刚开始,她只是在学习上帮助他。在他做功课时,她便悄悄地注意他。当发现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或有写错的地方时,她就提醒他。他常常涨红着脸一声不吭地听她讲解每一点错的地方。她问他些什么话,他只是点头或沉默,慢慢地她试着和他聊天,但不论她是和他拉家常还是说些趣事,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 这样过了大约两个月,虽然他在学习上有些进步,而她却简直要泄气了。感到她实在无法开启他那坚固的“锈锁”因为两个月来,他和她说的话绝不会多过50句。 就在这时候,她想出了一个主意。她想:假如这个主意失败了,她就决定放弃她的“怜悯” 那天他做功课时,她故意将他写对的题说是“错”的。他很惶惑地听她讲解这道“错”题。她又有意将她的解释说得漏洞百出却又很“理直气壮”他越听眉头皱得越紧,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