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帝王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4/4页)

大大的不是味道。

    这日,他与王和巡查回来,看到田放正拿着一份火急邸报沉吟不已,不觉一愣。

    田放见二人来了,眉头微锁,若有悲容,却没有开口,只是把邸报递给苏惜欢,道:“苏贤弟自己看吧。唉--”

    苏惜欢草草一扫,心下剧震!

    --邸报只说了一件事,皇帝偶感风寒,病了月余,不治宾天,由太子继位。

    他茫然看着,双手不住发抖,极度心神混乱之下,连邸报的字迹都变得模糊了。

    皇帝居然死了,他的灭门大仇还没有报,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实施,皇帝就死了!难道,老天连一个报仇血恨的机会都不给他?

    不!皇帝死了还有太子,那个帝王家还在,灭门大仇非保不可。既然皇帝死了,那就父债子还!

    苏惜欢就这么咬紧牙关,发呆一阵,直到被王和狠狠摇了摇,这才惊醒过来。

    田放以为他惊痛过度,叹道:“苏贤弟切莫过悲,我听到此事,也是惊痛莫名。可我等身干朝廷边塞军务,不得轻慢,只好勤政爱民以谢先皇、以事当今。”

    苏惜欢楞了楞,勉强笑道:“田兄说得是。”

    田放道:“此外,随邸报还有一物,是尊府托人附上的家书。”说着把信递给他。

    苏惜欢疑惑不定,不知道家书怎么随着邸报一起送来,这有违朝廷制度,以苏其玑严谨的性情,不该如此。莫非有什么紧急之事,可信封笔迹却又不是苏其玑的,这是为何?

    当下连忙拆开家书,一看之下,面色惨变。

    原来这信是兄长苏展写的,皇帝宾天之日,苏其玑便闻讯自尽了,遗书只留下一句话:“初发如白壁,遽然已衰蓬。一心照明月,奈何系东风。”

    父亲为了家人,忍辱一生,皇帝的死,本是他的解脱。可苏其玑本性高洁,多年来受了如此奇耻大辱,如何能在满朝文武的轻蔑中活得下去?皇帝一死,家人的威胁已去,他的归宿便是死亡了。

    苏惜欢想着种种往事,一时间心痛如绞,眼睛瞪得血红,直直看着这封信,慢慢地连悲痛都已麻木。忽然大叫一声,仰天倒下。

    昏昏沉沉中,只有地狱的毒火相随,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如此大仇,岂能不报?

    他病了数日,病好后立刻软禁了田放、王和叔侄,说以利害,逼得二人同意随他举事,又密令飞龙会京中分舵,要苏展以父丧扶灵回乡为名,立即把苏家老小尽数转移。

    诸事草定,苏惜欢得田放兵符,立刻召集三军,指太子为早登帝位,不惜弑君杀父,是以起兵讨伐。他自任神武大元帅,以田放、王和为左右副帅,急起大军,为先皇报仇。

    月西山原本兵革壮盛,加上皇帝死得急,太子根基未稳。神武军大旗所向,半个月连下十余城池。一时间朝廷大乱,连任数员大将征伐,均惨败而归,降卒反做了神武军的新兵,加上一路收编难民,不久后神武军已扩到五万之数。

    新帝无奈,顾不得铁林郡关系重大,急任聂定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出战苏惜欢。立刻有人奏议,说聂定威和苏惜欢素来交好,恐有不测。但这时朝中几乎没有可用之将,新帝权衡之下,还是下了旨。

    飞龙会在京中本有密探,这道圣旨尚未到达铁林郡,已经先有人飞报了苏惜欢。

    苏惜欢和聂定威昔日本有江山之约,闻讯却有些迟疑不定起来。

    毕竟,离别经年,他和聂定威只有书信往来。聂定威当初不过是迷恋他,如今还会记取旧日恩情么?

    何况聂定威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旦扫灭苏惜欢的反叛,越发会加官进爵,又身为未来驸马,帝室宗亲,说不定位极人臣,即使自立为帝也并非不可能。

    他会不会抛弃这样显赫的身份,归顺一个反贼呢?

    不知道聂定威会如何选择?他能带大军投奔神武军,那是最好,可总觉得不甚可能。难道,自己真要亲自布局杀了他?

    刻骨深情,从此断绝么?那个他曾经发誓要好生相待的人…

    可在父辈的仇恨面前,别的都算不得什么了。

    苏惜欢心下焦煎不已,却已做好与聂定威反面为敌的准备,密令铁锦楷收集当年与聂定威往来的证据,准备实施反间计,必要时诬杀聂定威。

    这计策虽好,他想着这一段旧情,不免辗转反侧,每夜心痛得冷汗涔涔,难以入眠。不久后华云堇从铁林郡带来的消息却狠狠震动了苏惜欢。

    聂定威上书不受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朝廷震怒,欲捉拿问罪,聂定威却已挂冠而去,不知所踪。

    苏惜欢无可描述听到此讯的感受,似悲也似喜,竟是混乱不堪。

    原来,聂定威毕竟没有忘记昔日之约,宁可放弃官职,也不肯亲自来征讨他。可是,这也意味着聂定威没有把他放得很重,否则,依照旧约,聂定威就该同时举兵,与神武军里应外合,共谋江山!

    荣华富贵都可抛弃,聂定威为何不肯一同举事?他这一走,日后还能相见么?

    如此日夜思念,心神颠倒不已。

    有时为聂定威不负旧约欢喜,一想到相见渺茫,他又痛苦得发狂。

    这时,大军开始进入中原腹地,地势复杂,不比西域一马平川容易攻掠,遭遇抵抗激烈,战事陷入胶着,苏惜欢越发憔悴了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