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1/2页)
楔子 清,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帝下道旨,特任经书院耿介之至皇宫弘文院内任宫内翰林太师太傅经筵讲官。 弘文院是清帝时掌管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的重要机构。 太师太傅经筵讲官则为传授宫内皇子、格格们文史经典的夫子教职。 康熙帝有多位皇子,向来极为重视他们的教育问题,能得以被钦点入宫者均为当世鸿儒。 对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个光彩的荣耀,尤其,康熙皇帝是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即使是汉人,在他治下,均亦心悦诚服。 但,当五十余岁的耿介之接获此道圣旨时,眉心却不由得深深皱起。 这原是个好差事,只是…他身边尚有个棘手的问题。 “老爷!老爷…老爷不妙了!” 雹府居于北京,此时由门外气喘吁吁奔入的是四十来岁的圆胖家仆丁四,丁四有个浑圆若弥勒佛的身段,连那总是笑眯着的双眸亦似极,可这会儿,那向来笑眯着的眼是向下横垂着,挂满急虑。 雹介之叹口气,正叨念着,看丁四这模样,肯定又是那整日让他伤透脑筋的“棘手问题”在作怪。 “跌跌撞撞地,成何体统!” 雹介之先讥了家仆一句,再缓缓问道:“老爷好端端地坐在这里,哪边不妙?话说清楚点儿,是不是少爷又在外头闯祸了?” 丁四点头如捣蒜,暗赞老爷神通,殊不知耿介之整日在心底盘算着日子,这孩子不出十天半个月必会在外头惹下是非祸端,这次已平静了二十日,也该是时候了。 “他…”耿介之啜口热茶,气定神闲“说吧!少爷又惹了什么事儿?” “少爷…少爷他和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范小开在…在胡同里的曜武台上打了起来。” “不过是打架罢了!”耿介之不当回事儿,淡淡地说,比起这家伙往日的胡为,这样还算好的。 “不单这…”丁四真是佩服极了老爷的定力,继续说下去“他二人是为了艳炽坊的萍儿姑娘打起来的,这会儿,不单是些没事儿干的街坊在旁凑兴子,还簇拥了整群窑姐儿、龟奴、嫖客在旁助阵,甚至…” 见丁四吞吐,耿介之肃了声。 “甚至什么?” “她们甚至还帮少爷做了面旗子,上头写清楚了他的名字,在旁摇旗呐喊,咱家少爷在北京城向来薄有名声…这会儿,怕是更加‘威’名远播了!” 丁四说得含糊,耿介之心底有数“薄有名声”四字,落到这家伙身上的可都不是些好名声。 “这孩子也不过才十五岁,”耿介之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好吃、贪玩、易斗也就算了,怎会…他怎会学人家逛窑子呢?” “老爷!”丁四慌了手脚,急急解释“这事儿您可不能怪小的,今儿午后,小的同少爷在天桥下看人耍把式,少爷打着呵欠说这玩意儿看多早腻了,一旁有个人听见了忙向少爷进言,说青柳胡同里有个新鲜的好去处,若少爷有兴趣,不妨一同去开个眼界。 “老爷您也知道少爷的性子,一听说有好玩的地方哪肯放过,当下就同那人一道走了,没得说,奴才也只得跟了过去,拐进胡同里,这一瞧,高高的牌坊上写着‘艳炽坊’三个大字,小的这才知道竟然是个窑子! “但少爷兴致勃勃,谁也拦不住,看着满屋子的嫣红柳绿,还拉着奴才直问:‘这儿是干什么营生的?这么多女人,披披挂挂,衣衫不整,也没见人来骂,还净对着人堆起笑,可真是有趣极了!’” 雹介之终于叹了气,这孩子,贪玩是一回事,可…上窑子!他究竟知不知道自个儿是什么身份? 丁四揣不出老爷的心思,继续说下去“别看咱家少爷不过十五岁,且身子荏弱了点儿,却是玉树临风,俊美无俦,兼之出手阔绰,又是个生面孔,一堆窑姐儿、鸨娘们净兜着他转,连范小开的老相好萍儿姑娘也不例外,那范小开气不过,一句‘婊子无情!’兼之给了萍儿姑娘一个虎巴掌,少爷护那姑娘,就同那范小开起了纷争,禁不起旁人瞎起哄,两人移师至曜武台上要比个高下…” 丁四正说得兴起,门口奔入一条白色人影打断了他的话。 来人,正是丁四口中的闯祸精,耿介之独子…耿凌! 十五岁的耿凌头上束发的儒巾已呈歪斜,当时的清廷储发留辫规矩已不若初入关时的严厉,一些方外侠士或者未行弱冠之少年郎仍依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