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章图之所能及者 (第2/2页)
,楚王遇害(被张献忠残忍地打入囚笼沉入长江溺死)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 随后,内阁首辅周延儒被罢官。六月,崇祯痛心疾首、欲哭无泪,悲愤地向天下官绅百姓第四次下罪己诏,谴责自己的失德和过失导致生灵涂炭、社稷遭殃,希望天下官民士绅能够振聋发聩、共赴国难,鼎立拯救危机重重、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 当时的明王朝外有后金连连攻逼,内有农民起义军的烽火愈燃愈炽,而朝臣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 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同时,他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 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 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 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朱由检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他又增加赋税,增调重兵全力防范雄居东北的后金政权和镇压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 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 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但终无法挽救明王朝于危亡。“金丅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闯王李自成自非池中物,从这则故事中就可看出:崇祯元年元旦,大雪,他与几个穷哥儿们在山中饮酒。兄弟们推自成为首造反,道:“或取皇帝,也未可知。” 自成说:“当问天。”取一支箭插雪中,深深一拜,说:“若可做皇帝,雪与矢齐。不然,则否!”结果,漫天大雪飘然而下,雪没过箭羽。自成大喜,遂起。闯王初期,屡屡受挫。直至遇到他的“风云”李岩后,成功的路途一片平坦。 同理,在失去之后,龙没有了风云相助,只能走向失败。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已经彻底烂透,不灭亡是没有天理的。 连老天都跟崇祯皇帝过不去了。如果连续13个月滴雨不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崇祯十二年六月到十三年七月,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现在的焦作一带。 整个河南省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崇祯十三年八月,河内(今沁阳、博爱一带)知县王汉请来画家,将本县灾情和饥民状况画成十六幅《灾伤图》报奏朝廷,他希望用最为直观、最有冲击力的方式,让朝廷了解灾情,目的是请求减免繁重的赋税。 王汉是崇祯十二年六月调任河内知县的,当时这一带大旱,沁河断流,河床干涸。没几天却暴雨倾盆,数日不停歇,沁河因之暴涨,数百顷田地化为泽国。 又过几天,漫天飞蝗过境,将剩余的庄稼吃光。当年河内县就发生了饥荒,王汉派人去外地买了大批粮食赈济饥民。 但厄运刚刚开始,从六月这场暴雨之后,一直到第二年八月王汉请人画《灾伤图》老天再也没下过一滴雨,由于旱得太厉害,老百姓没法种麦子,而蝗虫却有了繁殖的良好条件,遍地蝗蝻“无虑万顷”王汉在附送的《河内县灾伤图序》中说。 由于秋、夏两季绝收“贫民食树皮尽,至食草根,甚至父子夫妻相食,人皆黄腮肿颊,眼如猪胆,饿死累累”而就在这样严重的灾荒面前,朝廷不但不赈济灾民,反而仍要该县承担繁重的赋税。 除正常赋税外,河内一县额外要负担的辽饷(与满清作战费用)、练饷(与农民起义军作战费用)2。42万多两,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捐税“河内之赋之重未有如今之甚者也!” 在《序》的结尾,王汉说:“念皇上居深宫之中,远轸民灾,谨令绘工画十六图,而臣手记其略,冒死进呈。嗟乎嗟乎,图之所能及者,得而见之。图之不能及者,不得而见之也…可奈何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