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2/4页)
望。 承早马上站起来。 少女直发,十分清秀,承早介绍:“我jiejie,这是我同学岑美儿。” 噫,好似换了一个。 那女孩十分有礼,微微笑,无言,眼神一直跟着承欢。 承欢马上有三分喜欢,这便是庄重。 有许多轻浮之人,精神永不集中,说起话来,心不在焉,呵欠频频,眼神闪烁,东张西望,讨厌之至。 承早愉快地把新家地址告诉女友。 承欢说:“你们慢慢谈,我有事先走一步。” 她看房子的工程尚未完结。 鲍寓越小越贵,承欢费煞踌躇。 毛咏欣拍拍胸口“幸亏几年前我咬咬牙买了下来,否则今日无甚选择。” 承欢说:“真没想到弄个窝也这么难。” “全世界大城市均不易居。” “可是人家租金便宜。” 毛咏欣纳罕问:“人家是谁?” 承欢一副做过资料调查的腔调“像温哥华,六十万加币的房子只租两千二。” “你这个人,那处的一般月薪只得三四千元!” 承欢吃惊“是吗?” “千真万确,我一听,吓得不敢移民。” 承欢感慨“世上无乐土。” “买得起不要嫌贵,速速买下来住,有瓦遮头最重要,进可攻退可守。” “毛毛你口气宛如小老太婆。” 毛咏欣冷笑一声“我还劝你早日跟我多多学习呢,瞎清高,有得你吃苦,才高八斗,孝悌忠信有个鬼用,流离失所三五年后,也就形容猥琐,外貌憔悴。” 承欢有点害怕,她怔怔地盘算,照咏欣这么说,世上最重要的事竟是生活周全。 毛咏欣见她面色大变,笑笑说:“你不必惶恐,你处理得很好。” “我从来不懂囤积投资炒卖什么。” “可是你有个知情识趣的祖母。” 承欢笑出来。 案母开始收拾杂物搬家,承早看了摇摇头,发誓以后谨记无论什么都即用即弃。 承欢大惑不解“妈,你收着十多只空洗衣粉胶桶干什么?” 麦太太答辩:“你小时候到沙滩玩就是想要胶桶。” “妈,现在我已经长大,现在家中用不到这些垃圾。” “对你们来说,任何物资都是垃圾,不懂爱惜!” 麦来添调解“五十年代经济尚未起飞,破塑胶梳子都可以换麦芽糖吃。” 承欢大奇“拿到何处换?” 麦来添笑“自有小贩四处来收货。” “真有此事?” “你这孩子,你以为这城市一开埠就设有便利店快餐店?” 麦太太说:“那时一瓶牛奶一只面包都有人送上门,早餐时分,门口有卖豆浆小贩。” “那倒是场面温馨。” 麦太太说下去:“穷得要命,一块钱看得磨那样大,我还记得一日早上没零钱,父亲给我一块钱纸币,嘱我先买一角热豆浆,购买方式十分突奇,他有一只壶,里边先打一只生鸡蛋,拎着去,浇上豆浆,回到家鸡蛋刚好半熟,十分美味…” 承欢奇问:“一只鸡蛋?” “他一个人吃,当然一只蛋。” “小孩吃什么?” “隔夜泡饭。” 承欢骇笑“这我不明白了,把女儿当丫环似支使出去买早餐,完了他自己享受,小孩子反而没得吃。” “正确。” “外公这个人蛮奇怪。” 麦太大道:“你听我说下去,我自小就笨,一手抓着一块钱,另一手拎着壶,一不小心,竟摔了一交,壶倾侧,我连忙去看鸡蛋,蛋白已经流了一地,幸亏蛋黄仍在,连忙拾起壶,心突突跳,赶到小贩处,要一角钱豆浆,小贩问我拿钱,我说:‘我不是给了你一块钱?’小贩说没有,我吓得头昏眼花,连忙往回找,唉,果然,那块钱仍在路边居然还在,原来拾鸡蛋时慌张,顾此失彼,把纸币失落。” “可怜。”承欢嚷“彼时你几岁?” 麦太太微笑:“九岁。” “怎么像是在晚娘家生活?” 麦来添讶异“我从来没听过这故事。” 他妻子说:“因我从来不与人说。” “一切都过去了,mama。” “你且听我说完。” “还有下文?” “我把豆浆提回家中,如释重负,谁知我父亲吃完早餐,眼若铜铃,瞪着我骂:‘鸡蛋为何只剩半只?怪我偷吃。” 承欢愣住。 麦太太轻轻说:“我一声不晌,退往一边,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忘记此事。” 承欢大惑不解“可是你一直照顾他,直到他去世。” 麦太太点点头“常骂我穷鬼穷命,讨不到他欢心。” 承欢更加不明白“为何要他欢快?” 麦来添笑笑“承欢你不会了解,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承欢吁出一口气“爸,多谢你从来不叫我替你买早餐。” 麦太太笑“他天天替你买薯条,我们这一代最吃亏。” 麦先生说:“儿童地位是日渐提升了。” “还有许多黑暗事。” 麦先生劝说:“算了,小时总由他养活。” 承欢摇头“叫小孩去买早餐,真亏他想得出来,他的口福比小孩的自尊更重要。” 麦太太终于说:“这些塑胶桶无用,丢掉吧。” 环境好了,垃圾房什么都有,整件家俱,冬季用过的尼龙被,统统懒得收,扔掉第二年重买,人人如此,不觉浪费。 一直到第二天,承欢犹自不能忘记母亲童年时那只鸡蛋。 她问好友:“毛毛,你会不会叫孩子出力你享福?” 毛咏欣说:“所以令堂脾性怪些你要原谅她。” 承欢叹口气“我从未想过会不原谅她。” 承欢自己的小鲍寓也布置好了,她回辛家亮的家去拿东西。 自然预先知会过屋主,去到那里,发觉物是人非,承欢坐在床沿,无限感慨。 若不是母亲节外生枝,推延婚期,两人一早就出发去度蜜月了。 母亲其实亦秉承外公那一套,只不过她没有叫女儿去买早餐,她叫儿去办酒席,都是违反子女意愿施展父母特权牺牲孩子使自己得益。 承欢轻轻对自己说:“我不会直接或间接左右子女。” 发完誓心中舒服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