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春风不得意 (第2/7页)
,失礼了,这位是-” “哈…”恭彦当下笑了出声,惹得祝晶气闷地打了他后背一下,让他笑岔了气。 抱彦调侃地瞥看向祝晶。“要我为你们介绍吗?” 果然不用期待多年不见阿倍会认得她。“多谢了,不用。”祝晶鼓起腮帮子,很有骨气地拒绝。 她走到阿倍仲麻吕面前,裹在胡装窄袖中的双手学日本国人那样捉揖,带了点调皮地道:“祝晶。您好,我是吕祝晶。” “吕祝晶?”阿倍猛地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身穿男装、却十分娇俏的吕祝晶。“你…你是-”实在不敢相信! “就是我。怎么,还认不出来呀?恭彦不是有写信告诉你,我已经回来了呀!”祝晶有点恼地跺起地。 “可…信上没提到你是…”阿倍无法将视线自祝晶身上移开。 印象中的吕祝晶是个年纪尚小的男孩,何以八年不见,小男孩竟会长成一个美丽的少女?即使身穿男服,看不太出属于女性身形的窈窕,可那浑然天成、偏向女子的气韵,却是无法隐藏的。 吕祝晶分明是个姑娘! 好不容易,勉强将视线调转,看向恭彦,阿倍艰难地询问:“你已经知道了吗?”知道祝晶是个女孩子的事? 抱彦点头。“我知道这确实很令人讶异,不过,你没有想错。” 阿倍仲麻吕的错愕,恭彦十分能体会,因为他也经历过同样的震撼,而且至今都还有一点不太能适应祝晶是女非男的事实。 祝晶不喜欢两个男人在一旁打着哑谜,自己则被晾在一旁。 她酸酸地说:“够了吧,我本来就没说过我是男孩子啊。容我提醒,两位,你们是要站在大街上一整天,还是先入城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阿倍看着祝晶,依然觉得很惊讶。但仔细回想过去对祝晶的种种印象,却赫然发现,她的确没有示点地方像个真正的男孩。不知道为何她从来不穿女装?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祝晶被阿倍看得有点不自在。 毕竟不再是孩子了,阿倍又长她好几岁;年约二十九的阿倍仲麻吕已经完全脱除青涩的少年样态,是个相当高大英俊的男子。打从身边人陆续认出她是女子后,祝晶这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只是朋友们的眼光从来不像阿倍这样带着明显的男性欣赏,教她着实轻松不起来。 下意识地躲到恭彦身后,汲取令她熟悉安心的气息。“恭彦…” 抱彦其实也有一点讶异,阿倍对祝晶的身分会有这样大的反应。 阿倍在长安的时候,一直都不乏红颜知己,应该不至于对祝晶的真实性别产生过度的惊吓才是。 想了想,他笑道:“走吧,阿倍。吉备、玄防他们还在等着帮你洗尘,大家很久没有齐聚一堂了。”拉住身后的祝晶,将她手握在掌心里。 “要走了,别一直躲在我背后。” “我才没躲。”祝晶不同意地抗议,却没将手抽离,就任由恭彦握着,没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年轻女子的娇气,令人不得不怜惜。 看着如此娇俏的吕祝晶,阿倍诚实地笑叹了声。“我看我还要好一阵子才会适应这个事实。” 而后,他突然想到,二十岁还没婚配的姑娘,在长安城里,算是很少见的吧! 这位姑娘打算一辈子不嫁人吗? 抱着这样的疑问,阿倍仲麻吕看着祝晶与恭彦之间的互动与默契,突然莫名地担忧起来。 不太确定吕祝晶与井上恭彦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感情? 她可知道恭彦有个未婚妻? 她可知道,恭彦从没有放弃终有一天要回日本? 入唐为官后,他接触到大唐律令中对于外国人的相关规定。 据他所知,大唐朝庭准许入朝仕宦的外国人或外国使者妻娶中国女子,唯独还国时,所娶唐女不得携回本国。 祝晶是女非男,确实是个大问题。 倘若祝晶与恭彦之间只是单纯的友情,那很好。 但倘若不是,也许,站在朋友的立场,他恐怕必须找个适当的机会提醒一下恭彦才好。 “阿倍,发什么呆。你的马呢?快跟上来吧!”另一头,已经跨骑上马的祝晶回头喊道。 祝晶的笑容是那样灿烂无忧,像是长安城的春天。 就当他是杞人忧天吧。阿倍挥着手,笑了笑,转身牵马。 “就来。” 当恭彦和祝晶领着阿倍,一起到东市的石家酒铺时,玄防与吉备真备已经等候多时。 石家酒铺有金发碧眼的胡姬当炉,生意很好,陆续有酒客来打酒或入店小酌,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酒香。 许多年没有这样欢聚过,阿倍仲麻吕受到众人真诚的欢迎。 席问,吕祝晶赠他昔日自西域携回的宝剑。 阿倍对祝晶所赠的宝剑一见钟情,迫不及待地抽出剑鞘,看着精铁打造的剑刃与剑柄上的琉璃珠相互辉映,当场小小舞一段剑,赢得满堂喝采。 随后,大伙儿交换着这几年在西域、在长安、在洛阳的种种。 酒酣耳热之际,只有两个人不沾酒,只喝茶。 阿倍问恭彦:“玄防不喝酒是因为他是出家人,可你怎么也不喝呢?。恭彦笑指祝晶道:“我怕她喝醉了。”到时得有人负责送她回家才行。 虽然祝晶酒量佳,但此时因为心情好的缘故,也不禁多喝了几杯,薄嫩面颊如霜叶般转为徘红,眼神氤氲,看起来相当娇柔。 话题不知怎么转的,他听见她说:“…粟特人所使用的历法呀,其实来自波斯的祆教历,他们把天上的星象,日、月、火、水、木、金、土定为七曜,七旦周期,如此算来,一年就会有三百六十五日,分为十二月,一个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三十一天,只有二月份是二十八天,算来比大唐的历法准确许多呢。” 吉备真备很仔细在听,觉得非常感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