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女犯考_第4章系住链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系住链条 (第2/2页)

身在宋朝宰相官府的地室之中,苦苦忍受严刑逼供的女人已经准备好了要死,哪怕一场延迟整日的凌迟也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束,但是结果命运转到了另外的方向,而且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先是,干兴元年皇帝驾崩,十一岁的太子即位,太后刘娥垂帘,而刘娥首先需要消除的,就是丁谓这个前任政治盟友的现实麻烦。一个羽翼丰满的前朝遗老不会是她和她的儿子所需要的人。

    她现在还有许多娘家的人选需要安排,这一年情势发展的速度很快,丁谓在当年六月遭到罢相。

    他被贬谪崖州,和他多年的政敌寇准去了同样极南的地方。杨家的佘穆两犯被从丁谓家中带到了刑部关押,刑部也上奏报称杨穆氏在复审中并不是全然认罪的。

    当然,废黜丁谓并不意味着他的政敌的无辜,寇准确实反对刘娥干政,刘娥绝对不会原谅他,至于涉案杨家的善后倒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施一次恩,给那几个女人留下一条性命…也未尝不可。

    “人民不是指望着那些寡妇精忠报国,平辽征夏的嘛,让她们去西边打仗好了。”袁亦在刑部里听到了这样的传言,传说那就是太后临朝的口谕。

    最终的判决是认定佘穆二氏与寇准结党营私,行为不轨,因此削夺三代祖先的封赠,流放两千里外配役戍边。合谋造反的情节现在是没有人再提起了。

    对于杨家当年受赐的田产恐怕还是有不少人惦记,这样就再加上一条骄纵无业游民败坏地方的名目。

    同时下令登记甄别杨家庄园里务农的佃户长工,选择其中的青壮男女押解两千里外充军,让他们和主子一起筑城修路,当牛作马去吧。杨家曾经被王朝倚为屏障辽国的重镇,经营北疆多年,独揽辖地中的军事经济和行政权力。

    以后几代男主战死,实力消磨而内迁,但是随同带入内地的家兵家将,亲属子弟仍然是多年征战后的孑遗,兼具好战的心性,善战的技能,这些人常住京畿一侧,要说他们是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遇见机会就正好一起解决掉了。

    因为伤病严重,一时恐怕不能承受长途的行旅,杨家被判流刑的佘氏和穆氏两名女犯在刑部监牢就医用药。

    等到第二年开春才被移交给了军队。整个路途由军人负责看管并不是本朝执行流放的定制,不过当时帝国正在筹备针对西夏用兵,军队方面本就有许多豫陕两地的公干往来,找到一支正要出发的队伍把人犯捎带上只是个顺便。解送的军队为佘老太婆准备了一辆牛车,车上是四面透风的木栏囚笼。

    老女人一样要戴枷,戴手铐和脚镣,反正她会被关在笼子里走完全程,体力倒不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而她的孙媳正当如狼似虎的壮年,身体应该肥的地方肥,应该瘦的地方瘦,像一匹牲畜一样能走能做。

    那就活该要给她多吃点苦头。婆婆和孙媳两个女人都是等到进入了刑部的监牢以后,才能在赤身外边套上了为囚犯定制的麻布单衣。

    麻衣从肩膀开始囫囵一统的直落下去,遮到膝头上边两寸高的地方,不用去管它是个长衫还是短的围裙,它就是个最便宜的遮掩。女人连脖颈带手的长枷没有更换。

    只是直接给上面加了官封,要等到达服役的地方才能查验拆解了,这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流刑的犯人都要戴枷。

    但是那种护身团头的枷锁并不制约人手,而上大下小三个窟眼的长板从来都是为了在牢中关押犯人使用,下边两个小洞是穿出手腕以后,系住链条,人手就退不回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