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闺女(下)_第二十七章池鱼之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池鱼之殃 (第4/4页)

三月未见,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先前还热闹闹的庄园突然变得清静下来,还真有些让人觉得空落落。

    杨田回家后,听说他不在时,老娘和兄长居然欺上门来,很是恼怒,冲到杨家老宅大吵一通,可惜那些被杨老太太翻走的衣料和新木器早早被送去县城卖掉了,追也追不回来。

    杨田倒也不含糊,直接把那些东西顶了三年的养老银子,也就是说往后三年,杨老太太别想从他这里得到一粒麦子。

    听到这话,杨老太太气得跳脚大骂,但打也打不过,找人评理也没人说她好,最后只得日日在家咒骂不休。

    杨山听说这事也是气恼,末了劝着弟弟一家搬到自家大院过冬,窑洞虽然翻修过,但冬日住着还是有些冷,不若庄园里温暖。

    杨柳儿是个怕冷又懒散的,当初建庄园的时候,无论厢房正房都有一间铺了地龙,只要扔上几块炭火,屋子里就热得同春日没什么区别,可谓是过冬的绝好之地,杨田原本懒得折腾,可想到怀着身孕的媳妇也就应了下来。

    三进院子只有杨柳儿姊妹居住,正好把西厢房给杨田一家,程大娘住一头,杨田夫妇住一头,宽敞又方便。

    杨柳儿姊妹也欢喜有人作伴,正是一脸欢喜地擦抹灰尘,等着四叔回家搬行李的时候,先前送杨志回来的于师爷又上门了。

    于师爷不但带了两只沉重的红木箱子,更附上一百两的银票,直说是县老爷精心为杨家准备的赔礼,至于县老爷曾说过亲自上门的话却是半字未提。

    杨家虽然打赢了官司,出了一把锋头,但也不会蠢到当真要县令上门赔礼,不过含糊客套几句就罢了,令于师爷明显松了一口气,闲坐半刻就告辞回去了。

    杨山本想把厚礼退回去,却被杨柳儿抱住办膊,劝道:“阿爹,你这次受伤是因为县令为虎作偎,受他的赔礼本就应该。再说了,若咱家把这些东西退回去,县令说不定会以为咱家不满,以后再起什么坏心呢。”

    杨山琢磨着这话,想了想也有道理,不由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倒是杨杏儿太清楚小妹的脾气了,笑着瞪她道:“阿爹,你别看小妹说的好听,她怕是又财迷,舍不得这些东西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笑了起来,杨柳儿却是脸不红气不喘的承认“我就是财迷了,入我眼里的好东西,谁也别想拔出去!”

    “哈哈,这丫头真是掉钱眼里了!”众人笑得更厉害了,杨柳儿却是揣了银票,末了又蹲身把箱子大大敞开。

    不知是县令家里的布庄生意不好,积存了太多货底,还是采买的人同布庄有些关系,两只箱子装得全是满满当当的布料。三梭布、松江布等普通布料一箱,各色锦缎又占了一箱,从细棉布到厚实艳丽的蜀锦,无一不有。

    见此,男人们还罢了,可程大娘母女,外加杨杏儿都是兴致勃勃的围上前翻拣探看,杨柳儿倒是眼光奇准,手下飞快的把其中花色最好的两匹锦缎抱在怀里,脚下生风一般跑回自己屋子,将布锁进那口樟木箱子。

    见状,杨杏儿看得又好气又好笑,不明白小妹怎么就同秋日的松鼠一般,见到好的衣料和用物总要藏起一些。但她也不打算拦着,还是那句话,只要小妹不生病,别的都不算事。

    而杨杏儿也不是个吝啬的,再说这次家里遭难,四叔一家也跟着担惊受怕,就拣了一匹松花绿的绸缎给程大娘,又选了一匹宝蓝、一匹枣红的三梭布给了程大妮,这样细软的布料最适合给孩子做贴身衣衫了。

    程大娘和程大妮自然推拒不肯要,最后还是杨山发话才喜滋滋抱在怀里。

    杨柳儿回来又叽叽喳喳闹着姊姊要做两条炕被,末了又为招财进宝争取新垫子,自然又惹得杨杏儿牙痒痒,少不了一番唠叨。

    一时间,屋子里笑语欢声,倒把先前积攒下的那些阴霾彻底驱散了。

    正在这时,关五忽然在门外喊了一声,得了准声这才进来说话。原来是鸡场的小鸡都大了,留多少到明春下蛋,多少要送去铺子做烤鸡,这都要主家拿主意。

    这事杨柳儿早有计划,如今要等上一个月才下雪,到时再宰杀一半送去铺子,既不怕腐坏也方便大哥取用。剩下一半,除了过年各处走礼和自家吃用外,就都留着明年下蛋,若到时候生蛋不多,再宰杀了送铺子也不迟,反正自家有铺子,不愁销路就是了。

    关五得了主意,极有眼色的就要告辞,可末了好似突然想起什么事,又添了一句“这几日常有一个妇人在咱家庄园外边转悠,我问了两次,她又不说什么事,不知道是不是存了什么坏心?”

    杨山回来之后,村里帮忙守庄子的后生们就都撤了,杨志做人圆滑,每家又送了一条rou、两斤点心,惹得村人都说杨家厚道,因此平日无事都会到附近转悠几圈。

    听得这话,杨柳儿姊妹倒也没在意,不过嘱咐了一句“许是附近村子的乡亲吧,五叔多受累,平日盯着些就是了。”说话间,杨柳儿把桌子上盘里的几块点心包了给他。

    关五家的大儿子也有七八岁了,平日常跟着爹爹在鸡场做些小活计,杨家要给工钱,关五死活不要,杨柳儿姊妹就常送些吃食,算是补偿,关五没有拒绝,笑着接了点心回去了。

    程大娘娘俩去后院拾掇新住处,杨柳儿姊妹张罗午饭,谁也没有发现杨山听了关五的话,脸上添了几分焦急,偶尔还扶着门框伸头往院外张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