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逐艳曲_第225章过了很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过了很久 (第1/2页)

    第225章 过了很久

    “家,国,天下!”浮辰顺手拿过毛巾,递给了焰灵姬。焰灵姬接过毛巾,却没有擦眼泪。而是继续说道:“我不懂…”

    “那我跟你说说我的猜想吧,至于真正的答案,得慢慢找,或许卫庄会很快找到!”浮辰抓起桌子上的茶壶,灌了一口凉茶,就准备好好说说这件事,倒不是他想卖弄。

    而是他看的出来,焰灵姬跟韩非一定有很深的联系,她一个人在罗浮山守着弄玉这么多年,肯定也是因为跟韩非,卫庄他们的一些过往旧事而有了极深的牵绊。焰灵姬点了点头,准备听听浮辰的说法。

    “我想韩非在韩国的事情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为什么他去了秦国,我想你不清楚,卫庄也不会想到,但有一个人向嬴政举荐了他,那个人是李斯,对不对?”

    浮辰还是相信自己看到的历史,在《史记·韩非传》中:“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着书也。’秦因急攻韩。”

    一场以思想家为目标的战争,在历史上即使不是绝无仅有,至少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浮辰不相信是秦老大会因为太喜欢韩非这个人而攻打韩国。不过这里有一点浮辰相信,那就是李斯确实向秦老大举荐了韩非。

    “是!他要去,我们都知道可能有去无回,但他非要去!”焰灵姬用毛巾擦了一下眼泪,了点头。

    “为什么李斯要举荐他呢?难道仅仅是想把他骗到秦国。然后杀掉吗?我不觉得如此,”浮辰知道,那时的秦帝国有多强大,单纯要除掉一个人,手下能干这事的多了去了,没必要骗过去再杀掉。

    李斯举荐韩非的用意,从后来李斯在有关督责之术的奏议中对韩非文字充满敬意的引用当中,可以窥见韩非在他心中留下的巨大阴影。

    这一阴影也许可以追溯至二人同游于荀子之门的那段时光。然而,如果简单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看做庞涓、孙膑故事的翻版,恐怕就过分地低估了作为政治家的李斯的心胸。

    《史记·始皇本纪》里的一段记述,重构当时的历史处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始皇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

    浮辰一直觉得,《史记》的这段记述倒置了历史的因果关系。“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恐怕并不是“使斯下韩”的后果。

    而是秦国下“逐客令”的原因。《史记·李斯列传》在谈及“逐客令”的来由时说:“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韩非子》、《内储》和《八jianian》等篇章中,浮辰能能看韩非是如何借用敌国的“宗室大臣”为己国谋利,韩非“深刻”得令人心悸。韩之患秦,由来已久。

    “只消看一下长平之战后秦对韩的一连串攻伐,就可以对当时韩国的危局有切肤的感受:韩桓惠王十七年,秦拔阳城、负黍。

    二十四年,秦拔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上党。二十九年,秦拔韩十三城。秦的步步蚕食,成了韩王安挥之不去的梦魇。在这种情势下“谋弱秦”是必然的选择。

    而韩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难想见的。“韩人郑国”之“间秦”以及由此而来的“逐客令”一定让李斯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韩非的巨大威胁。作于公于私,对李斯来说,身处敌国的韩非始终都是危险的。”浮辰缓缓说道。

    “这就是李斯杀死韩非的理由?”焰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