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不顾世人反对 (第2/2页)
他浑身被雨水湿透,人也疲惫不堪,饿得不行,打几只麻雀,拔光羽毛后,就这样生吃了起来,那样子就象是个野人一样,让人看见了心寒。 吃完麻雀后,李魏呆呆的站在细雨里,不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了?他也想过回玄女门去,可是,他现在却不知道玄女门在什么地方,无奈的他想到南宫香儿,蹲在地上失声同哭起来,他知道,自己这一离开去,南宫香儿肯定会着急的。 可是,现在他却没有办法按着原来的路再回去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穿着蓑衣带着斗笠的人出现在李魏的身前,用手拍了拍李魏的肩膀道:“年轻人,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哭啊? 男子汗大丈夫,怎么能轻易的哭呢?起来吧,你是不是有什么伤心事,给我说说吧,也许,我能帮上你也说不一定。” “大叔,我师父不要我了,所以,我就一个人跑了出来。”于是李魏将自己与南宫香儿之间的事给来人讲了一遍,讲完后一脸期盼的看着来人,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出个主意来。听完李魏的故事后,来人叹了口气“年轻人,你是不能喜欢你师父的。 而且,更不能与你师父同床共枕的,你知道吗?这与伦理不合,三个多月前,唐玄宗李隆基册立了自己的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让整个唐朝为之大震,现在没有想到我又遇到了一个有着相同际遇的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命啊!”***“年轻人,我问你,你喜欢你师父不?你师父美不?”“喜欢,魏儿要永永远远的陪在师父的身边,我师父当然美了,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人,可疼魏儿了。”李魏口里喃喃自语道。 “那就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努力去争取,是不是?你自己看看李隆基多带种,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都敢弄上自己的龙床,更何况,你和你师父根本就没有那种关系,你怕什么啊?想我李白这一生放荡不羁,自认为是风流倜傥了。 可是,自从遇见李隆基后,才发现自己原本做人还是很失败的,有很多事做起来顾头缩尾的。” 此人就是诗仙李白了,现年四十四岁,自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夏秋离开长安后,就一个人在唐朝各地游历,说来他发现李魏也是一个意外,中午酒喝得有点过的李白只身在洞庭湖畔雨中漫步,被李魏的哭声给引了过来,才有了两人这一段的渊源。 李白(公元701年至762年)字太白,生于碎叶(时属安西都护府,今苏联吉尔斯北部)幼居四川,从二十五岁起漫游各地,唐朝的盛世和祖国的山河,孕育出了这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大约天宝元年秋天(公元742年)李白只身一人来到了长安,当年四十二岁,李白拜见年老的太子宾客贺知章,贺知章见李白的诗篇,叹曰:“子,谪仙也!” 也就是贺知章的这句话,李白才被后世人称为了诗仙,李白的诗浅显易懂,广泛被当时唐朝的人吟唱。 李白在长安的两年时间里并没有见过杨玉环,可是,他却以花比喻“倾国”美人杨玉环,热情的赞颂了太真妃,也就是杨玉环,他的三首《清平调》让杨玉环流传百世。 不得不说,因为李白这三首《清平调》的出现,让杨玉环的美丽为世人所知,其中也隐传了李杨情爱的热烈,造成了一种社会舆论,让李隆基知道了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的已经更为成熟,是以,在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广泛流传后,李隆基终于下定了决心册立杨玉环为贵妃,不顾世人的反对,也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神话。 其实早在李白进长安时,李隆基就已经在为此事做准备了,只是李白的诗给了他一个恰当的契机罢了,在册立杨玉环十天前,李隆基给寿王李瑁另选了一位王妃,两件喜事一先一后,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就这样杨玉环和李隆基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