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3/3页)
他冲着惊疑的她咧开英俊的笑脸。 ---- 这么多年来,这是她头一回与皇阿玛如此接近。 倘若兰没记错的话,上回与皇阿玛见面是她八岁、额娘生日的那一天,也就是说她已经整整十二年没单独见过皇阿玛了!除了每岁正月初一日,待皇上朝会后回到内廷,接受众妃子与皇子女、皇孙女们行礼外。 “策凌说,你想见朕?”皇帝坐在书屋内,面见他的第十个女儿。 “皇阿玛,正确说来,是额娘想见您,儿臣不过是代替额娘来见您的人。”若兰沉静的眸子,无畏地凝望高高在上的皇帝。 皇帝瞇起眼。“如果是静嫔想见朕,在宫中随时可以求见。” “倘若额娘求见,皇阿玛会见她吗?”她反问。 “如果朝事不忙,朕可以见她。”皇帝沉下脸,显然不喜欢若兰的直言不讳。 “但是当皇阿玛朝事不忙时,会否想到见额娘!” “你来见朕是来质问朕的?”皇帝的不高兴已经摆在脸上。 若兰摇头。 “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将额娘心底的疑惑与期盼,一并告知皇阿玛而已。” 听见这话,皇帝的声调绷紧。“你额娘期盼什么?” “额娘期盼皇阿玛能主动去见她。”她放柔声,对皇上道:“额娘性子刚烈,然而皇阿玛是世上最了解额娘的人,也是额娘最想倚靠与相见的人,倘若皇阿玛还怜惜着额娘,肯定能明白儿臣这番话的意思。” 皇帝却别开眼,冷然道:“朕公务繁忙,如果每位妃子都像你额娘,朕就算有七十二分身都不能应付。” “一年三百多个日子,皇阿玛只要拨出一日里的一个时辰去见额娘,额娘就会一辈子对您感恩在心,铭记皇阿玛的恩典浩荡。” 皇帝冷笑。“朕还记得,静嫔妃性子岂止刚烈,简直就是任意妄性!即使朕有空又怎会浪费时间去见一名不知好歹的妃子?热脸贴上冷屁股,岂是朕该做的事?” 若兰心头一紧。 策凌站在一旁,沉着地凝望着针锋相对的父女两人。 “皇阿玛,”若兰从怀中取出额娘交给她的“订情之物” “您还记得吗?当年江南岸边那名以身相许的丽水佳人?如果您忘了,就请看看这支玉簪,或者能唤起您些许柔情的记忆,回想起当年浓情正热时,您为讨好佳人不惜搜罗全国得到的这只价值连城的翡翠玉簪。” 见到那支玉簪,皇帝浑身一震。 “当年您那样的心思与热意,额娘即使表面倔强,其实深深铭记在心,她一直珍藏着这件当年您留给她的『订情之物』,总是藏在身上,握在怀里。即使这些年来您的恩爱淡薄,她却从没一刻忘记您对她的许诺。这许多年来她对您的爱与情,仍然如同十数年前一般深刻浓烈。” 皇帝瞪着那支玉簪,脑海中渐渐回忆起当年江南初见静嫔妃时,惊为天人的热爱着她清冷孤傲的气质,迷恋她如水仙一般的美貌… 她柔软的心窝,为额娘恳求着皇帝:“儿臣知道,额娘明白您公务繁忙有众多妻妾安抚,现在的她绝不敢妄求您给她十成的眷爱与恩典,只要您忆起当年热爱的片段,给予额娘温暖的情谊与安慰,相信额娘已经很满足。” 皇帝的视线转移到若兰脸上,十格格的容貌与静嫔有五分神似,气质也有七分相像。 若兰就像年轻时的静嫔,唤起了皇帝当年对静嫔热爱的记忆! 皇帝回想起,当年静嫔吸引他的孤傲,之后却成了他摒弃她的理由与原因。 爆廷生活并不适合静嫔!他将她接进宫中,却不曾体恤过她,甚至“遗弃”了她这许多年… “朕明白你的意思。”皇帝忽然走上前,取饼若兰手上的玉簪。“回京后,朕会去见静嫔。”皇帝终于松口。 若兰喜出望外。 “儿臣!儿臣代额娘谢过皇阿玛!”她屈膝跪下,衷心诚恳地叩首。 “下去吧!”皇上挥挥手。 若兰谢恩,策凌不动声色地上前搀扶她退下。 书屋内回复沉静。 皇帝的思绪回到十数年前,饱览江南胜景并且邂逅佳人的美好回忆中… 嘴角勾起了笑容。 ---- 走出书屋后,策凌马上抱起她。 “我原以为你会直言不讳,不惜触怒皇上!”将她轻放在轿上后,他柔嗄地揶揄。 没想到她竟然对皇帝动之以情。 策凌开始好奇,这个小女人究竟有着怎么样灵巧的心思?一番软硬兼施的言语竟然就能折服九五之尊的皇帝! “是贵妃娘娘一番话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额娘到底跟你说了什么?”他问,挥手吩咐太监扛起轻便的椅轿。 若兰露出微笑。 “应该说是贵妃娘娘的温柔宽厚打动了我,让我明白,要消弭人世间的痛苦,唯有以柔软的心、温厚宽容的感情去看待周遭人事物。” “听起来很伟大。”他低笑。 “一点都不,这只是做人的道理。”她笑颜如花。 策凌一愣,然后不自在地别开脸。 他胸口紧闷,脑子里一阵警钟鸣响…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女人的一颦一笑都能牵动他的心? 这不仅不寻常,而且诡异得让他皱眉! “我先送你回去休息。”策凌粗着嗓子,嗄声道。 “谢谢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别跟我道谢。”他突兀地打断她,并且深沉地凝望她。 他浓烈的眸光让若兰屏息。 “这仅仅是为我未来的妻子,所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嗄声道。 是妻子,而非情人。 以“妻子”这两字,策凌藉以说服自己之所以被她牵动心绪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